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新闻晨报:像《八月》一样淡定

2017-03-27 21:22:05    中国日报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像《八月》一样淡定

电影《八月》与《金刚》撞在同一天上映。多少年过去了,文艺片与商业片一旦交手,大多主打“悲情牌”,比如跪求影院多排场次。轮到《八月》,要怎样争取更多观众?

《八月》里的父子,一个像年轻时代的侯孝贤,一个像幼齿版的林宥嘉。有网友戏称难怪电影会在去年台湾电影金马奖上斩获最佳影片与最佳新人奖。评审主席许鞍华则说,《八月》是丰满和完整的,她一个香港人看得都很感动。丰满是说有血有肉,完整是说起承转合全有,从内容到形式,对于一部导演处女作而言,颇为不易。不过,恐怕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评审们没讲。我猜,那是对像张大磊这类电影新人创作初心与态度的肯定。

“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这是电影里父亲的口头禅。在下岗大潮中,这样讲是一种自励,后来周围的人以此形容他,则带有讥嘲意味。他身上保有文艺青年的清高和散漫气息,听崔健,夜夜观摩《出租汽车司机》的录像带。他最后妥协了吗?我觉得没有。他不过是说服自己投身于水深火热的另一种生活去了:去剧组打工,赚钱糊口。临行前的晚上,一个人在家对着空气挥拳,未必就是困兽之斗,更像是一场激活自我的仪式。他与他体内那个浪子和解了。

这颇像是一个创作者要不要低头的隐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姜文说的那样,站着就能把钱挣了。有人选择全情拥抱资本,比如名导们消费自我品牌,集体透支信用,已多见不鲜;也有人选择埋头深耕。记得某年采访许鞍华,说到北上拍片时,一些老板对她颇不客气,比如约了时间见面往往迟到,让她坐冷板凳。问她习惯没有,她答:“人到某一个地步,适应能力还是挺强的,能适应别人的尊敬,也能适应别人的不尊敬。”《八月》的态度也颇相似。既不悲情,也不哀怨,面对巨变,淡然应对,顺势改变。对于不少创作者而言,恐怕都会心有戚戚焉。

电影里的儿子小雷也随父亲,双截棍不离手,一旦被招惹,就像一头小兽竖起犄角。还有一幕讲父子在田地里斗蛐蛐,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一部动画片《蛐蛐》,改编自《聊斋志异》里的《促织》,又是一个极其残酷又感人的父子故事。那个投井自杀,化身为神勇小虫的小孩,跟小雷形神俱似,看似闷声不响,人小鬼大,性格里都有叫人不容小觑的刚猛与反叛。面对成人世界,把手中的兵器舞得虎虎生风。

如你所知,技术与经验都可以后天习得,但初生牛犊的精气神难以模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