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通讯:缅怀故人 传承精神——中巴友谊公路见证两代筑路人奋斗史

2018-04-08 00:46:19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伊斯兰堡4月7日电 通讯:缅怀故人 传承精神——中巴友谊公路见证两代筑路人奋斗史

新华社记者刘天

“中巴友谊公路是中国和巴基斯坦筑路员工流血流汗筑成的。”中国前驻巴基斯坦大使张春祥6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

在巴基斯坦北部吉尔吉特东郊的丹沃尔村,有一座中国烈士陵园,88位中国援巴筑路队员长眠在此。4月4日,38名援巴人员和烈士亲属首次集体到烈士陵园,在清明节前为长眠他乡的亲人和朋友祭扫。

李春田当年是援巴筑路技术工程人员,这次祭扫活动让他重访故地。“没变的是中巴两国间的友谊,到处都是热情的握手和激动的拥抱,”李春田告诉记者,“有变化的是现在的公路比当年建成时好多了。”

1974年,20多岁的张春祥来到巴基斯坦,成了喀喇昆仑公路筑路指挥部的一名翻译。他回忆:“当时的施工条件现在很难想象,最难的施工地点需要用绳子绑住队员的腰,一人拿铁钎,另一人用锤子在几乎垂直的峭壁上凿洞爆破。”

喀喇昆仑公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跨境国际公路,穿越地区的地质情况极为复杂,雪崩、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频发。复杂的地质情况和简陋的防护措施形成巨大反差。

当年在援巴筑路队当电影放映员的田念胜告诉记者,有时晚上放完电影坐车回营地,车灯会惊扰山上的动物。受惊的动物一跑,就会有一片碎石从高处滚落,砸在车上砰砰作响。“这些碎石要是砸到人,后果不堪设想”。他回忆,1976年10月的一次大塌方一下就夺去25条年轻的生命。

关键词:中国巴基斯坦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