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黄文炜】近年来,随着中日经济合作及在日华人经营企业增多,中国人成为日本人上司不再鲜见,他们之间如何相处也引来关注。
“我经常去国内出差招生,把学校的事务都交给校长、教务主任,日本人工作认真,即使老板不在现场,也没什么后顾之忧。”一家教育机构的华人经营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让老师们都用微信,这样随时可以沟通。利用微信管理日本人员工很实用。”
不可否认,在中国人上司和日本人部下之间会产生一些文化习惯上的差异。同样是在日语学校,有些华人中层管理人员觉得与日本同事想法差异比较大,或者说有“代沟”。比如,按照日本会社的习惯,部下对上司遵循报告、联络、相谈三原则,但一些身为上司的中国人觉得日本下属事无巨细都要请示汇报,效率低下,耽误工作。中国人上司苦于每天都要与多名部下面谈。
小路在新宿区一所日语学校担任事务局长,他的部下既有日本人,也有中国人,他觉得在工作方法上有必要对中日员工区别对待。中国人习惯于随机应变,而日本人是按照程序做事。小路在工作中能切身体会到中日文化差异,并感觉到在工作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方面,日本人整体上更强。但每逢节假日,有了什么事却不好去打扰日本员工,相反中国员工则可以轻松联系。
小唐是《环球时报》记者相识的一名中国女性,她于数年前从日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进入东京一家中等规模、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贸易公司。由于工作出色,3年后她被任命为部门主管。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小唐感到当日本人上司的压力很大,因为日本普通男性员工似乎对女上司总有些抵触,对于外国女上司更是不服气。
原标题:把梦想种在南繁的热土(记者手记)南繁仿佛有一种魔力,一个甲子的时光里,先后有60多万人来到这片热土,用青春、智慧、汗水繁育出优良种子,铸造了中国饭碗最坚实的底座。
新华社合肥3月24日电(记者王正忠、陈诺)小岗村旁,有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河,小如其名,由南向北汇入淮河。然而不要小看它,“大包干”分田到户的一记“惊雷”在这里最终掀起改革“巨浪”
人常道,于无声处听惊雷。对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的科研人员来说,这惊雷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北大漠那团腾空而起的蘑菇云。而记者近日在此蹲点采访,更感到这孕育惊雷的无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