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用文学去阐述战争(3)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用文学去阐述战争(3)
2017-10-06 07:46:52 中国网

从日本到英国,除了经常被叫错名字之外,石黑一雄并未感到太多心理上的隔阂。唯一不那么舒服的经验,便是在学校玩战争游戏时,他习惯将攻击目标设定为德国人而非日本人;另一件令他不快的事,是母亲遭到一向友好的邻居的冷遇,原来那男人曾是日军俘虏,与母亲的碰面勾起了他的痛苦记忆。

出生于二战结束9年之后,石黑一雄并未亲身经历过战争,即使是曾生逢战时的父辈,也极少和他提及这一改写世界格局的事件。但战争仿若一朵巨大的云,笼罩在他的生命之空,绕过它,便无法理解身边的人和事。于是,他决定以文学的方式,挖进这座人人可见却人人佯装视而不见的深井。

直指人性弱点:

人一旦被置于绝望,便不再设防

1982年,已经分别在肯特大学和东英吉利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的石黑一雄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远山淡影》。小说以二战结束初期的日本为故事背景,以居住在伦敦的日本寡妇悦子作为叙述者,大女儿景子的自杀使她回忆起二战后她在长崎的生活,记忆一点点被点亮、激活,如早已不流血的伤疤一般隐隐作痛。“那种恐怖从未消失,但已经不再是傲骨的伤痛。人是可能与任何恐怖的事生出一种亲密关系的,就如同是自己身上的一个伤口那样。”石黑一雄这样写道。那些生命中的人和事,如一叶叶扁舟,随悦子的讲述,从她身边缓缓而过,没人能操控他们的命运,也没人知晓自身的归宿,他们只是路过,不留一丝痕迹。

整部小说挑起的回忆若隐若现,并未直面战争的眼泪、鲜血与剧痛,正因如此,评论家喜欢用“物哀”来概括这部处女作的气质,并视其为克制写作的典范。然而实际上,远离故土20余年,石黑一雄对日本的印象早已模糊,最初设定的主题也并非反战。在一次访谈中,他坦言:“它(《远山淡影》)可以说是缺乏经验,错误判断了显而易见和微妙无比的东西。”尽管有诸多青涩之处,28岁的石黑一雄笔下流淌的哀伤与对个体生命体验的洞察,还是让英国文坛眼前一亮。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