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军情锐评|法国炮塔+德国底盘:混血版欧洲未来坦克长这样——
在近日开幕的欧洲“萨托利”防务与安全国际展览会上,一款新型坦克吸引了到会的各国军方与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款坦克名为“欧洲主战坦克(EMBT)”,由德法两国的老牌军工企业——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和法国奈克斯特公司联合研制。该型坦克的外形别具特色,其底盘和动力装置改进自德国豹2主战坦克的成熟系统,而炮塔则以结构更为紧凑的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炮塔为基础。上述外形结构特征不仅高调宣示了其“德法混血”的技术研发背景,也为近年来德法两国主导的一系列欧盟新一代主战武器研发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图为德法联合研制的新型欧洲主战坦克
据德国Augen geradeaus安全政策网站发布的资料显示,新型“欧洲主战坦克”全重约59.6吨,长约10.7米,宽3.84米,高3.25米,发动机功率约110千瓦,最高时速约6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约400公里。该型坦克计划采用法德近年研制的新型大口径坦克主炮,并采用自动装弹机。这种设计不仅能提高新型坦克的攻击能力,也可以提高攻击效率,并将乘员减少为3人。
另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称,新型坦克的研发计划早在2017年1月就已经启动,在大约一个月前刚刚完成实弹射击试验,拟于2030年之前列装部队。基于跨国联合研制项目的需求,克劳斯玛菲公司和奈克斯特公司特意合资组建了KNDS公司,同时集合了2家公司的技术精英于合资企业内,以便提高联合研发项目的效率。法德两国军工企业对该项目寄予厚望,希望这款新型坦克能够成为欧洲“2030+地面主战系统(MGCS)”中的标杆产品。
欧盟新型坦克研发项目尚处于初期阶段,从目前公布的研发进程看,项目进展比较顺利。该型坦克依托法国和德国的大量成熟技术,项目研发目标也限于在现有坦克概念的基础上提升机动性能和火力打击能力(与大量运用新技术和新设计理念的俄罗斯T-14坦克截然不同)。
▲资料图片:行驶在莫斯科街头的T-14坦克方队
因此,其于2030年完成研制并列装的目标很有可能会如期实现。同时,坦克研制方提出,该项目在预研时就留出了约10%的重量增量余度(可增重约6吨),可针对客户的需求加装“定制”装备,以增加坦克的改装空间和市场竞争力。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该坦克也可能将乘员进一步减少为2人,以提升战斗运用效率。
不过,由于该型坦克计划使用新型主炮和装弹机,德法两国现役坦克系统也存在技术差异,因此在组装炮塔和底盘、集成坦克的机械操作系统和战斗系统方面也可能存在一定困难。而德法两国政府也可能基于保护军事技术秘密的考虑,对两国全面共享坦克技术提出一些限制。
虽然可能在新技术运用和整合方面存在一些困难,但新型欧洲主战坦克的设计在总体上呈现出保守和“理性”的特征。前文已述及,新坦克采用大量成熟技术,因而其研发成本较低,研发周期也不会拖延过长时间。考虑到德法两军现役坦克普遍老化,数量不断缩减,且不会在装甲车辆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的现状,这种偏保守的技术路径最符合德法的防务需求。
而新型坦克在火力和机动性方面的发展,则有望使法德陆军获得在欧洲平原装甲作战环境下的战斗力优势。此外,在新型坦克上应用的新质作战理念较少,使得德法装甲部队可以在无需变更现有编制和战法训法的情况下很快适应新型坦克,这对于亟需加强常规军力却缺乏变革动力的欧洲陆军来说也不啻为“福音”。
▲图为德法联合研制的新型欧洲主战坦克
除在技术层面改善欧盟陆军装备水平的意图外,法德联合研制的新型坦克在七国集团会议“不欢而散”的时间点面世,其背后或也存在一定的政治意涵。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和欧洲国家已经在经贸、安全和政治等多个领域产生巨大分歧,且美欧之间的嫌隙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这种情况下,以法德为首的欧洲国家为保护自身的安全利益,开始寻求在军工领域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转而探索欧盟内部的自主联合研制模式。法德联合研制坦克项目就是这种探索模式的典型成果。
从技术路径上看,脱胎于美德联合研制坦克项目的豹2坦克,在零部件通用性方面与美国的M1系列主战坦克和英国的挑战者系列主战坦克更为接近,而与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差异较大。德国军工企业此番“舍近求远”寻求与法国合作,反映了德国的军工联合研发伙伴从美英向欧洲内部转移的趋势。而在未来,这种趋势或将不仅影响业已开展的欧洲新一代装甲车辆的研发,还可能蔓延到航空、航天和船舶等更多军工领域。
6月12日,欧洲防务局局长豪尔赫·多梅克即表示欧洲国家必须摆脱对美国高科技武器的依赖,以增大欧洲的“战略自主权”。多梅克直指欧洲与美国的军事贸易是“不健康”且“不平衡”的,呼吁欧洲国家应寻求自主研发新型高技术武器。从这一言论来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欧洲自主“血统”的新型武器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