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的70年代,我上小学的时候,大姐夫常常用一架照相机为家人拍照,多数照片是未放大的一寸照,尽管小,也是一种留念。
1982年,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我,还是每月工资21元的学徒工时,用80多买了一架印出来就是“大”照片的120海鸥4B照相机,由此家人、朋友出行游玩,我都带新着我的“海鸥”一起去。
过了两年,开始流行彩照了,我的120海鸥4B照相机要想装“彩卷”就要安一个附件,因没能买到装“彩卷”的附件,工作三年“学徒”期满,月工资34元的我,花220元,在北京西单商场的天津“东方”相机展销会上,买了全手动135“东方”相机和外置闪光灯。
在女儿4、5岁的时候,一次,我的“东方”相机被女儿当成了玩具,机身内的一个定位销脱落,快门失灵。去西单专修店去修,此品牌的相机已不生产。委托一位在天津照相机厂工作的小车班司机,带到厂家修理。没过几个月,又“瘫痪”。
在带女儿去铁壁银山游玩的前一天,我用《北京青年报》有奖线索二等奖的300元,加上月工资,买了在当地商城最贵的“傻瓜”全自动理光带日历的135照相机(带日历功能比不带日历多整整100元)。
为了家人使用方便而买的全自动相机,一用就是八、九年。记得一次爱人的同事借用过一次,在爱人反复的说服下,借出的。没过三天,我就催促爱人:让他快还给我,当年我的120海鸥4B照相机可是连自己的亲姐姐都不借的……
到了2004年,市场上出现了200万、300万相素的数码相机,在看到一个姐们用数码相机直接将照片转到电脑,而不是冲印出来,再经扫锚仪扫锚到电脑再找印,并了解到300万相素可参加摄影赛活动后,失业的我,用买断工龄的补偿费,花了4200多元在六部口专卖店买了十倍光学变焦的柯尼卡美能达数码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