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贤:南浔——大地有名不难寻(4)

2018-09-30 10:47:52  人文之光网    参与评论()人

(三)

中国近代第一镇

1851年,产于南浔的辑里丝(又名辑里湖丝)荣获伦敦首届世博会金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世界大奖的民族品牌,从此辑里丝更销行海外。

近代,南浔人抓住上海开埠的契机,贩丝沪上,大力发展生丝外贸,从而形成了以“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为代表的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史称“浔商”)。

南浔民间说法,财产达千万两白银以上者称之曰“象”。五百万两以上不过千万者,称之曰“牛”,其在一百万两白银以上不达五百万者则譬之曰“狗”。他们的财产总额相当于晚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可谓富可敌国。

当时俗语有云:“湖州一个城,不如南浔半个镇”。古镇因此号称“中国近代第一镇”。

明清时,通津桥畔是“辑里丝”的集散中心。桥南有一条小街,名曰“丝行埭”,当初街上开满了大大小小的丝经行,素有“丝市”之称。“丝行埭”之名沿用至今。

早在清道光年间,辑里村温丰在《南浔丝市行》中写道:“蚕丝乍罢丝市起,乡人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言万语聋人耳。纸牌高扬丝市廛,沿门挨户相接连……”

清朝刑典诗:“万户周遭见,千艘百夜通。”曹仁虎《浔溪竹枝》诗里也有“听道今年丝价好,通津桥口贩船多”的描述。这就是当时通津桥头“丝市”之盛况。

南浔辑里丝之名即以村名命名。

辑里,亦名七里。据周庆云《南浔志》载:“辑里村居民数百家,市廛栉比,农人栽桑育蚕,产丝最著,名甲天下,海禁既开,逐行销欧美各国,曰辑里湖丝。”

浔溪世家明相国朱国祯(当朝史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在他的《涌幢小品》中写道:“湖丝唯七里尤佳,较常价每两必多一分。……其地去余镇(南宋)仅七里故以名。”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