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建1月10日电(李海韵)2017年1月10日,距离鸡年新春还有18天,节日的喜庆已在城市上空蔓延,福州南站人声鼎沸,在外漂泊了一年的人们开始陆续踏上回乡的路。
早上6点40分,51岁的南昌铁路局福州南站党总支书记王威整理好制服,背起挎包,匆匆搭车赶往铁路福州南站,脚步坚定而有力,就像他所经历的30个春运中的每一个一样。
福州南站有个“海峡情王威服务台”,创建于2004年11月,是以从事铁路一线工作30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福建省道德模范获得者、福州车站服务明星王威的名字命名,成为享誉福建省文明窗口的一张闪亮名片。
王威在为旅客介绍买票流程。新华网李海韵摄
春运期间,火车站客流量陡增,在拥挤的人潮中,藏蓝色的身影会让旅客的内心平添一份安定。“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您这趟车快到检票时间了,2号进站口人稍微少一点”,“退票请带身份证到5号窗口”。两小时下来,这样的话王威重复了成百上千次,手上水杯里的水却几乎未少。
等到同事来接岗,王威回到岗亭短暂地休息一会儿,“好多人第一次来福州南站,地形不熟、程序不熟是很正常的事情,服务台不仅要有耐心,而且要细心。”话音未落,他急忙拧开杯盖,咕咚咕咚一下喝掉大半杯水。
福州车站的“王威服务台”里,常年摆放着许多“宝贝”:药品箱里备着速效救心丸、云南白药、藿香正气水,百宝箱里放着剪刀、针线包、信纸,便民箱里是编织袋、绳子和雨伞,还有轮椅、担架、扁担等等,凡是旅客旅行所需的应急物品一应俱全。
志愿者们在王威服务台的药品箱里寻找药品。新华网李海韵摄
“王威服务台还有一笔‘爱心基金’,这笔钱主要为给那些没钱回家或者丢失车票和钱财的农民工和乘客应急之用。”南昌铁路局福州火车站党委副书记卢伏龙介绍说,“这个基金的启动资金由全站党员捐献,后来服务台将获得的荣誉奖金也都放了进去。”
第一个春运——关于责任
1987年,21岁的王威站在人满为患的候车室里,第一次触摸到春运的节奏。之前一直由师傅带着上岗,可春运期间人力紧张,只能单打独斗。第一次站在服务台前,王威有些紧张。随后,紧张感很快被繁忙的工作打消。
回忆起自己的春运第一战,王威印象最深的就是南广场的露天服务台。“现在条件好了,服务台都在室内,也有取暖措施,而那时候都是露天的室外服务台,冬天最冷,夏天最热,但是条件再差,你也必须得往上冲,因为有责任。”
手术后的春运——关于坚守
6年前,王威在例行体检中被发现咽部长了一个鹌鹑蛋大小的神经鞘膜瘤。虽然肿瘤是良性的,但因体积大、位置深,压迫到了颈动脉,他先后接受了3次大手术。
2016年春运的前一个月,王威接受了第四次大手术,手术刀口长达20厘米。术后35天,王威说服了妻子,又走上了工作岗位。如今见他,右侧颈部术后的伤疤仍清晰可见。
提起家人,王威眼里含着泪光对记者说,“我觉得我爱人挺棒的,能够理解我的工作,但是总觉得自己陪他们太少了,于是我会做补偿。”王威所谓的“补偿”是做菜,他用心记住了妻儿最爱吃的菜,一有时间就做给他们吃。今年春节,王威的排班赶上了大年初一,团圆的日子又要在岗位上度过,他坦言“习惯了,虽然妻子总嘴上说我春节不回家很讨厌,但是没有一次行动上阻拦过我”。
不寻常的春运——关于奉献
2008年,50年罕见的特大冰雪袭击南方,正值春运时节,百万旅客滞留车站。因为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王威被紧急安排到工作岗位为旅客服务。由于天气原因,旅客得不到准确的服务信息,服务台第一次被旅客“围攻”。
直到现在,王威回忆起那年春运仍记忆犹新。因为多趟列车晚点、停发,旅客大多滞留在候车厅内,工作人员需要硬挤进人群,一不小心就重心不稳。巡视一趟下来,后背全都湿透了,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二十余天。一个班次8小时,休息8小时后继续上岗,身体的疲惫和对亲人的挂念在繁重的任务面前都已抛到脑后。
工作人员在寒风中驻守站台。新华网李海韵摄
奉献这个词,王威不敢轻易使用,“奉献多的是我的同事们,他们的付出比我多得多,跟他们比我微不足道。”
一年,两年,十年,三十年……春运已经在每个铁路人的生命中凝结成一种特殊的情结,流转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守护,执着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