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问疑光线传媒:猫眼亏损还是赚钱

2017-11-20 16:41:1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可在前几次公告提供的报表中,猫眼的所有者权益即净资产都是-1622万元,净利润的变化对公司的资产负债失去了影响力?

内容与渠道孰轻孰重?

影视剧真正成为光线传媒收入和利润的第一大来源要到2012年。一部《泰囧》的崛起让光线成为与华谊并驾齐驱的大银幕主流民营影视公司之一,票房一度占据榜首。

电影行业的特点在于不确定性,这从毛利率上就可见一斑。2012-2016年,光线传媒影视板块的毛利率分别为43.94%、42.6%、56.22%、41.65%和54.6%,2017年前三季度电影业务毛利率为37.57%。

从光线参与制作并发行的电影票房来看,公司市场份额基本固定。2012-2016年,公司投资发行的电影票房分别约为16.1亿元、23.27亿元、31.39亿元、55.76亿元和60.6亿元,2012-2015年的国产电影票房份额约为20%、19%、19.5%、20%。2016年份额并未公布,根据票房可知,比例约为22.73%。

但在光线2016年票房中,协助推广的电影《你的名字》并非国产电影,在扣除该片约5.76亿元的票房后,光线全年的国产票房实际约为54.84亿元,占国产片票房的比例大约20.57%。

从票房转化率上来说,高票房并没有转化为光线电影收入的高增长。2012-2016年,光线票房转化率约为40.06%、21.53%、20.61%、23.51%、20.36%。5年时间,公司投资发行的电影票房增长了约2.76倍,公司电影收入增幅只有91.32%,还不到1倍。

光鲜靓丽的票房没有实实在在转化为公司真正的收入。这就是说,在公司参与投资和发行的影视作品中,光线所获得的权益占比在下降。而且,光线传媒2016年的票房并没有像往年那样高增长,扣除非国产片《你的名字》票房后,甚至有所下降。

从光线的员工上看,公司大规模的减员或许正是这一现实问题的映射。2012-2016年,公司员工总数分别为642人、622人、541人、342人和272人。公司2015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员工精简,员工人数目前已经是上市以来的最低了。

内容制作遇到的瓶颈是否是光线布局渠道的原因之一呢?市场不得而知,但显然这次光线传媒是下了“血本”。在获得猫眼之前,光线传媒也曾参股数十家公司。2013年,公司的参股公司只有8家,2014-2016年猛增至17、40和56家。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2014年,光线传媒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为22.91亿元,2017年三季度末已经增长至53.73亿元,积攒的“家底”足以和曾经的龙头华谊相媲美。不过这数十家公司中,投资最大的一笔也不过10亿元左右,远非如今对猫眼的投资规模可比。

曾经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想要成为电影市场上的主要玩家,光线参股的数十家公司是以内容制作为主,如今最大的一笔投资放到了渠道上,“内容+渠道”的布局或许能够窥探出光线的野心。

但这也将公司放到了更大的竞争对手面前,阿里是公司的二股东,更是猫眼的最大竞争对手。内容制作上,公司要与万达、华谊等民营对手抢占市场份额,新进完成上市的中影、上影等传统国企也都跃跃欲试。

以光线的体量左右开弓,能否齐头并进值得怀疑,毕竟在内容制作上公司已经乏力尽显,市场份额岌岌可危。此时分心渠道,面对的对手还是阿里,这样的胜算能有几成呢?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