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2亿汽车保有量留下交通“后遗症” 健康城市发展需破拥堵困境

2017-11-14 07:25:5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道路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绿色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徐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上述问题与此前一些城市在交通规划上注重以小汽车为主导有关。一些地方虽然总是强调宽马路,但却屡次出现路越修越宽、却越来越堵的情况。

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例如,美国的洛杉矶为适应小汽车发展,将三分之二的城市土地用来修建交通设施。美国另一个著名的汽车城市底特律,持续沿着高速路低密度蔓延,其城市边界甚至难以确定。

过度发展的小汽车交通,给城市生活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底特律由此出现市中心衰败、城市生活荒漠化等极端现象,而洛杉矶也出现了空气污染严重等情况。

徐辉指出,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时期,美国注意到了交通以小汽车为导向所产生的问题,后来也转向发展公共交通为主。

对于中国的情况,徐辉表示,由于城市化进程太快,尽管中国的小汽车发展与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来说是较为同步的,但由于人口密度比其他国家相对更高,所以拥堵等问题也更容易集中爆发。

徐辉说,在小汽车数量较少的时候,马路不拥堵的时候使用小汽车确实便捷,但当小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大,产生拥堵所耗费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多,实际上对人的出行是不友好的。

城市规划需考虑“车人并行”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城市健康发展,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就更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专家们指出,当前城市规划上暴露出的问题,也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一些不合理设施的建设,无疑是在鼓励人们多使用汽车,反而使得城市拥堵加剧。

盖尔工作室总监奥拉·古斯塔夫森在研讨会上表示,有些地区交通不够完善,交通系统比较分散。比如人们从家里走到地铁站、公交站的距离比较长,这也使得很多人不得不选择开车。再如地铁口设计不合理,增加人们使用地铁的障碍,都迫使一些人不得不选择用汽车出行。

古斯塔夫森表示,还有一些负面的案例显示,有些地方更喜欢发展汽车,会导致行人无处可走。比如城市交通中的自行车道被清除、步行道也被挤占的情况,而车辆和人行应该是共存的。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