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央广《王冠红人馆》财经报告:美国公布肯尼迪遇刺档案,能否解开历史谜团?

2017-11-03 13:45:57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遇刺案谜团重重,阴谋论叫嚣尘上

尽管肯尼迪遇刺案已经过去54年,直接涉案者也已全部死亡。沃伦委员会曾推出一份长达20万字的《沃伦报告》,结果认定,奥斯瓦尔德是唯一凶手,夹克·鲁比也是单独作案,无关其他阴谋。然而各式各样的阴谋论还是相继出现,这样肯尼迪遇刺案变得更加神秘。

流传最为广泛的一个阴谋论是肯尼迪遇刺与中情局有关。奥利弗·斯通导演的电影、唐·德利洛的小说也都认为中情局是幕后黑手。一些说法称,与中情局有关联的杀手开了致命的一枪,另有一些说法则是,中情局事先知晓枪手的刺杀计划,但有意不作为,导致刺杀最终发生。

而阴谋论之二则与菲德尔·卡斯特罗有关。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取得成功后,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在中情局协助下入侵古巴,试图颠覆革命政府,但最终失败。这一"猪湾事件"也成为美国反古巴行动的一个高峰。所以很多人猜测肯尼迪遇刺可能是古巴的复仇。

阴谋论之三将凶手指向黑手党。肯尼迪之弟、时任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曾公开表示要铲除美国社会的所有犯罪集团,严厉打击有组织犯罪。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黑手党在美国的势力非常牢固,达到了"黄金岁月",芝加哥黑社会头目山姆·詹卡纳等都是美国当时很著名的黑手党。正因为肯尼迪家族打击犯罪活动伤害到了黑手党的利益,所以黑手党当时就公开扬言说要除掉肯尼迪。

此外,还有一种阴谋论是凶手真正的目标是时任得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纳利,肯尼迪是被误杀。

  得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纳利

大众的"故事曲折感"需求是阴谋论火起来的主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肯尼迪遇刺的阴谋论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层出不穷。此外,对标我国,大家对雍正是否篡位改诏书、雍正是否是被吕四娘所杀等问题同样特别感兴趣。我们会发现公众特别喜欢所谓的阴谋论以及那些较为跌宕的故事。

从大众心理学角度看,这源于大众的精神需求。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与精神并存世界中,在物质不断得以充实的同时,大家也在寻求精神需求的满足。而影视作品、新闻事件等营造出的悬念、反差元素恰好满足了这一点,这也成为阴谋论火起来的主因。

  三、视点--大众传播影响政治生态

所谓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传播机构通过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众传播媒介如报刊广电)向社会上一般大众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施拉姆在1982年的《人、讯息、媒介》一书中提出大众传播具有政治功能。而拉斯菲尔德和默顿也提出大众传播具有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及至人物、组织或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求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由此可见,大众传播对于政治生态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正值美国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就利用刚刚兴起的广播媒介进行了4次"炉边谈话",用"谈话"而非"讲话"的形式将自己自信宏亮的声音传遍全国,带进千家万户,拉近了总统与民众的情感距离,在心理上造成了一种休戚与共的神圣感,成为政府公关的范例之一。

  1934年7月1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1960年,美国历史上的首次总统大选电视辩论在肯尼迪和尼克松的对峙中拉开帷幕。尼克松刚动完手术,脸色苍白、身体消瘦,所以在电视上让人感觉状态并不是很好。肯尼迪则刚参加完加州的竞选活动,皮肤黝黑、活力十足,谈吐不凡。一个半月后,美国人的投票数创下历史纪录,肯尼迪以49.7%对49.5%的优势赢得了选举。据民意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选民受到了电视辩论的影响,而6%的人声称是电视辩论使他们作出最后的决定。而与此同时,美国也进入电视时代。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利用媒体曝光塑造各具特色的公众形象逐渐成为政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肯尼迪和尼克松的总统大选电视辩论

关键词:肯尼迪美国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