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作者 陈嘉禾/文
说到行业研究,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进行国家之间的行业数据对比。这种方法可以很轻松地让投资者理解一个行业的发展状态,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严重的研究误导。
如何科学地进行国家之间的行业对比?简单来说,就是需要仔细考虑各个国家之间的人文和物理差异。
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而直接用“某国的某行业发展水平是多少,所以某国的行业潜在空间也是多少”的方法进行研究,就会造成偏颇。
只要能科学地考虑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跨国比较就能给我们带来不错的观察视角。
不可盲目对比的行业
以飞机场的数量为例,按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统计,2010年,中国只有502个机场,而同时美国有15079个。如此巨大的差距,究竟说明中国的机场太少、还是美国的机场太多?其实,两者都是。
一方面,美国是有名的飞行大国,其全国的铁路网、尤其是客运的高铁网络并不发达,而国民的飞行传统则由来已久。另一方面,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落后,同时为了从更优能耗的角度发展经济,政府又投入巨资兴建了全球最发达的高铁网络。两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中美之间飞机场的数量差距如此悬殊。
此外,国土面积的大小也会影响机场的数量,国土面积越大则机场相对越多。比如,2010年时巴西有4072个机场,加拿大有1404个,俄罗斯有1213个,而德国只有549个,法国有474个,英国也只有505个。
所以,这组飞机场的数据仍然可以让我们得出中国航空工业仍大有可为的结论,但是如果硬套数据,讲中美差距明显、所以中国机场有30倍的增长空间,就会有失偏颇。
汽车行业的数据同样如此,按照NationMaster网站的统计,每千人所拥有的机动车,美国在2014年为797辆,而中国公安部2016年发布的数据为每千人214辆。那么,能说中国机动车行业的人均保有量是美国的1/4,所以还有大概300%的增长空间吗?
显然不能,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车轮上的国家,其城市的布局比中国要大、要广阔,住宅容积率明显更低,其客运铁路的效率也远不及中国。所以,从机动车保有量的角度来讲,如果要分析潜在最大发展空间,美国根本不是一个好的参照标的。
NationMaster网站的数据显示,2014年同年,德国千人机动车保有量为572辆,日本为591辆,英国是519辆,OECD的数据则显示韩国2014年为459辆,这些才是分析中国机动车工业长期潜在增长天花板的有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