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中国电力供股风波

2017-10-26 16:35:5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本刊记者 杜鹏/文

中国电力(02380.HK)近日的供股收购资产公告引发了市场高度质疑。10月9日,中国电力发布公告称,上市公司拟收购最终控股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及控股公司中电国际旗下的广东、广西、安徽、湖北、山东、四会、寿县7个全资子公司,总代价人民币49.69亿元,相当于58.46亿港元。

为支付收购事项,中国电力拟按照每3股配发1股的方式集资,募资金额将不少于20亿港元。

供股收购事项披露之后,中国电力股价迎来大跌,10月10日跌幅达到5.36%。《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中国电力资产负债率显著低于同行,加杠杆空间仍然充足,供股的必要性恐有待商榷。此外,此次收购资产的估值水平显著高于上市公司自身,老股东利益受到损害。不过,中国电力作为一家当前PB不足0.7倍的上市电力股,投资者对其也没有必要过度悲观。

供股必要性待商榷

对于投资人而言,现金收购必然要优于新增股份募资收购。而中国电力这次采用供股方式收购,显然对投资人来说并非最佳选择。

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国电力负债总额合计60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4.06%。从绝对值上来看,中国电力资产负债率已然处于较高水平,但是相比同行仍显偏低。

中国电力是一家以火电为主的发电上市公司。

火电类上市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有华能国际(600011.SH)、华电国际(600027.SH)、国电电力(600795.SH)、大唐发电(601991.SH)。截至2017年6月30日,这四家火电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6.77%、73.8%、73.42%、74.28%。

对比可以发现,中国电力的资产负债率比同行低近10个百分点,仍然有加杠杆空间,如果将资产负债率从当前的64.06%提升至70%,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债务方式新增融资完全可以满足此次收购资金需求。

就在2016年10月,华能国际也收购了母公司的部分资产,不过,在资产负债率显著高于中国电力的情况下,华能国际仍旧选择现金收购。

既然负债率更高的华能国际都选择了以现金方式收购母公司资产,为何中国电力不能采用这种方式呢?对此,中国电力或许应该重新谨慎评估此次收购的支付方式。

从中国电力自身的经营情况来看,过去几年,公司每年都可以产生60亿元左右的经营现金流,2014-2016年分别为56.81亿元、69.42亿元、61.17亿元。同时,公司维持较高的派息比例,近3年派息额分别为12.09亿元、17.07亿元、11.88亿元,分配比率分别为43.71%、41.14%、50.20%。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