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异常短期消费贷款半年新增3700亿,多头借贷或引发坏账和不良率走高
□记者 但慧芳
在迈过培育市场、开发用户、做大业务这些门槛后,“野蛮生长”的消费贷市场迎来一连串监管政策。
10月初,银监会对外公开表示,银监会将消费信贷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作为监管检查重点,加大对违规行为问责力度。此前,银监会曾表示,要严厉打击“首付贷”,严查挪用消费贷款资金,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
“这是‘消费贷’市场一直难以解决的痛点:以消费名义贷出的资金,很多并不用于消费,但各金融机构很难跟进资金的具体流向,对信贷的真实性用途进行核实。”10月14日,一位银行高管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直言。
事实上,多位行业人士表示,除了资金流向问题,从市场准入门槛、信贷风险监管到抗风险能力、风险损失准备等一整套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消费贷市场还需加强。
“留给各运营机构的时间并不多,预计合规经营要求将会很快落地。能掌握强大金融消费数据库和数据处理技术的机构,长期来看更具竞争优势。”一位互金领域人士指出。
“红海”搏杀
各金融机构各显神通
从手机短信、电话营销到微信营销,受影响的普通白领人士小李近期开通了好几家平台和银行手机APP的账号或信用卡。“并不急着使用,但想着‘有备无患’。”
“我在淘宝上都是先用消费信贷‘花呗’付款,按期再还款,反正按时还款也无需利息。”武汉的白领张先生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豪车4S店销售人员极力向记者推荐其车贷分期和汽车美容分期产品。“很多老板都是做消费分期而不是一次性付清,现款购车越来越少,因为企业一般都缺现金流,消费分期利息实际不高,只比银行略高一点,客户可以省下一大笔充足的现金用来做生意或投资。”
从渠道营销到场景营销,各类消费贷机构对市场进行的开发越来越深。
“电商有场景优势、客户流量优势,消费金融公司有汽车、美容、教育、旅游等行业开发优势,银行有客户基础优势,现在几乎绝大多数能做借贷的金融机构都进入消费金融市场‘分一杯羹’。而且都容易赚到钱。”一位曾从事白领消费贷市场的金融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