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平安普惠阮蓉:以科技为媒 让普惠金融的用户体验得以质变

2017-09-29 16:42:5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2015年,“互联网+”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报告中;同年,契合时代背景的平安普惠正式成立,并在短短两年间,成为了国内金融科技领域最重要的实践者之一。通过“人脸识别“、“微表情”和大数据等创新技术,使每一个人平等、便捷地获取金融资源,让金融脱序向实,实践普惠金融的价值。

  线上模式带来极致服务 促“信任贷款”体验升级

据平安普惠信贷智能研发部总经理阮蓉表示,传统的线下借款除去时间、空间、有无征信等各种限制以外,最大的问题还有糟糕的用户体验,用户往往需要提供大量的材料来证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同时还会遭受到审批员的“审问”,并且受限于线下风控审批人员能力参差不齐,虚假资料繁多、筛选难度大、效率低,导致客户的通过率比较低,使得客户的体验感进一步下降。

“传统的线下风险管理,无法真正的做到普惠金融。所以,平安普惠提出,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来实现真正的普惠金融。”而对于两者的关系,阮蓉表示:“技术是嫁接‘互联网+’思维与风险管理的桥梁,金融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极致的用户体验,让用户感受到‘被信任’和‘被尊重’。”

在平安普惠看来,金融科技运用的核心就是数据化,而数据化同时也正是风控管理的核心。众所周知,在金融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欺诈,主要体现在材料审核方面。而在互联网线上化的平台上,通过将客户行为数据化,就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并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以平安普惠无抵押贷款产品i贷2.0为例,凭借“人脸识别”技术,用户只需刷脸就能登录APP,授权后,i贷即可通过第三方大数据征信系统智能捕捉客户的“可信任数据”作为其借款资质,甚至描绘出其金融数据画像,完成风险定价、合理放贷的审批过程,全程线上操作,最快只需3分钟就能放款,流程的便捷性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与此同时,平安普惠最新研发的“微表情”技术,通过对线下审批的经验进行复制,结合科学的理论,让整个借款的风险审批过程标准化、数据化,成为了企业反欺诈的核心利器。

据悉,在大数据的改进和精准度方面,平安普惠信贷智能研发部目前还正在和平安科技合作,通过反馈场景式的数据应用,来推进数据模型的优化,以更好地便于风险管理、提升用户体验。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