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三板做市指数兵临千点 业内:成长好+业绩真标的跌出机会

2017-09-28 07:32:5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9月4日,股转系统公布了最新一期的指数样本股,665家做市企业被纳入。但截至9月26日,就有14家企业因从做市转让变更为协议转让,陆续被股转调整出样本股名单,其中不乏金田铜业、宏图物流这样的创新层公司。

做市企业数量质量双降

记者注意到,进入2017年后,越来越多的新三板企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做市转让后,又重新回到协议转让队列。

此外,Choice数据显示,不计摘牌和转板,至今仍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中,将做市转让变更为协议转让的共有372家,其中有297家是在今年选择重回协议转让队列,占比近八成之多。

付立春告诉记者,2017年中期时,其研究团队曾对做市样本股的2016年业绩进行统计,发现其平均业绩与2015年相比出现下滑。部分中小企业表现出市场核心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欠佳。

优质做市标的离开,也加速了做市商的退出。Choice数据显示,2016年做市商共退出做市企业248家次,而截至目前,做市商退出做市家次达到了715家次,是2016年全年的两倍还多。某券商新三板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了将有限的做市资金集中用于股价和流动性表现更好的做市标的,公司今年以来主动减少了四分之一的做市企业数量。

新三板资深研究人士布娜新认为,相对于新三板万家企业规模,做市商却不到百家,难以形成提供市场流动性的决定性力量。而做市部门作为券商的一个部门,应服从券商整体利益,受到各类风控约束,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内部处境尴尬。布娜新建议应积极尝试打破这种不平衡,应在设置监管防火墙、做好风控的前提下继续扩大做市商队伍,加快推动私募等做市力量的参与。

而付立春表示,做市只是交易制度的一部分,对于当下的新三板而言,应以分层为主线,尽快安排包括融资、交易等在内的一系列差异化制度出台,才能使相对优质的企业享受到更多的市场服务,令新三板成为中小企业和双创企业理想的资本运作平台。

“目前做市指数破与不破1000点已经只是个数字概念,不破不证明新三板彻底见底,破了也不代表新三板没有希望。”在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新三板资深二级市场投资者周运南看来,目前新三板已经进入了相对底部区域,很多个股已经跌出了机会,特别是一些成长性较好、业绩真实的公司价格受累市场指数整体低迷被动下行,正好为对新三板未来有信心的投资者带来了从容拾贝的大好机会。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