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曾刚:越过周期拐点 银行业企稳向好

2017-09-22 11:37:22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随实体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和回暖,2017年中国银行业运行整体呈现风险企稳、业绩向好的态势。同时,在监管强化背景下,金融空转的潜在风险也在迅速下降,为银行业长期稳健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一是信用风险企稳,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稳步上升。二季度末,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4%,与去年末基本持平,但关注类贷款率下降了10BP至3.87%,意味着潜在的不良资产生成也有所减少。

  资产质量趋稳也带动了银行风险抵补能力的回升。2017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为177.2%,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从2016年一季度以来稳步上升。

  二是资产负债结构优化。从资产端看,贷款增速维持在12%以上,而应收款项类投资增速大幅放缓至5.7%;此外,同业资产也持续收缩,截止2017年8月末,同业资产较年初净减少3.2万亿。从负债端看,同业负债较年初净减少1.4万亿,在银行负债来源中的占比明显下降。

  三是净息差企稳回升。2017年二季度,在逐步消化营改增以及金融市场利率上行的影响之后,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水平从一季度末的2.03%,上升到2.05%,这是从2012年一季度以来的首次回升。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我们预计未来短时间,银行净息差将步入缓慢上升通道。这也意味着,经过几年的持续调整,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净息差的冲击已基本被消化。

  四是净利润增速止跌反弹。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9703亿元,同比增长7.92%,较上季末上升3.31个百分点。从上市银行数据看,2017年2季度,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5.1%,净利润同比增长2.6%,增速均较2016速有所提升。

  总体上说,随着实体经济回暖以及自身的积极调整,银行业经营环境明显改善,有效信贷需逐步回升,信用风险压力趋于平稳,经营绩效也开始企稳向好。此外,监管强化有效抑制了金融空转以及与之相关的潜在风险,有助于银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支柱,银行业风险下降与经营绩效改善,意味着中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定,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在这种时点上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说明评级机构所存在的两个重要缺陷,一是后顾式的评级方法,简单假定过去的行为模式会在未来一直延续,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金融监管调整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二是评级结果的发布存在严重时滞,正好落在周期调整的拐点之后,导致了对中长期趋势的严重误读。(作者: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 曾刚)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