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斩断ICO金融“毒瘤”

2017-09-11 22:17:2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对于虚拟货币来说,ICO纳入监管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警示,虚拟货币如果与ICO这样的非法金融行为联系到一起,成为交易工具,将直接威胁到国家金融安全

定性 徐骏图

9月4日,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正式将首次代币发行(ICO)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引发“币圈地震”。代币和虚拟货币市场双双遭遇重跌,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有关专家称,监管公告的作用还在持续发酵,ICO能否完成合规化转型尚未可知,与其息息相关的虚拟货币未来命运走向也因此充满悬念。

  融资“新宠”成“弃妇”

ICO,是一种新兴融资方式,主要是区块链公司通过发行代币为自己的项目进行资金募集。投资者以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货币购买代币参与其中,代币可在地下或者交易平台交易,投资者靠代币升值赚钱。

随着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存储)在金融科技领域越来越受瞩目,以区块链项目为主的ICO也顺势迅速崛起。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日前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计65个,累计融资规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3月16日,国内智能合约创新平台量子链开始ICO,在短短5天时间内就筹集到价值1500万美元的比特币和以太币。云币网的数据显示,该项目发行的代币——量子币,在5月23日上市交易当天的最高价格达到了66.66元,与之相比,3月份众筹时的价格仅为2元。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2016年以来,国内外ICO市场井喷式爆发,一方面是因为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货币的迅速发展为ICO创新项目融币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快速普及。近两年区块链技术不断升温,吸引了大量的创业者,而基于区块链发售代币具有极大的便利性。

关键词:ICO融资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