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外资行“冷待”中国式直销银行

2017-09-04 08:31:0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张瑜进一步解释,直销银行在国外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捱过了金融危机的寒冬,已进化出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积累了用户流量和行业壁垒,成为金融市场中的一部分,市场份额还在不断扩大。

但张瑜指出,“中国内地市场和成熟欧美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完全不同,也导致了其生存状态的迥异。比如国外的直销银行需要‘持证上岗’,有自己的金融牌照和独立法人机构;而且生存状态和现在的互联网银行比较相似,和传统金融业务更多的是竞争关系。”

外资行姗姗来迟

在中国市场,外资行究竟有没有直销银行业务?

多家外资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我们没有明确从事直销银行业务,也没有设立直销银行业务相关部门,但是根据定义,我们所从事的业务类型实际上和直销银行业务并无区别。

“从具体业务操作内容的角度来看,外资行实际上已经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PP、线上支付等渠道实现了部分直销银行数字化的内容。”杜涛指出。

但是,张瑜认为,从直销银行的发展模式来看,它并非仅仅是传统银行的渠道拓展,更多应该是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商业银行形态。“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直销银行’都只是一个业务部门而已”。

某前外资银行高管,现金融科技公司高管付力(化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现在国内传统银行做直销银行有点像之前的“互联网+”风口,先要把形式构架搭起来,再填进金融产品。

“目前外资行在国内的业务范围比较有限,产品形式和内容相对而言比较传统,服务的客户群体也属于中产及以上。根据现有的经营状态开展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PP等数字化业务是对于外资行而言比较理想的形式。在目前整体直销银行的政策前景并不太明朗的情况下,贸然开展直销业务并没有必要,况且这还与目前部分已经开展的业务重叠。”付力分析。

付力认为,“对部分国内金融机构而言,往往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我认为按照外资行现在的经营能力和体量,在补充了数字化银行的前提下已经足以完善其业务能力,并不一定需要强求‘直销银行’。”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