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研学旅行有哪些“坑”?如何回归实践育人初衷?

2017-07-06 10:22:20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多管齐下 让研学旅行回归初衷

受访专家认为,只有当整个市场成熟起来,行业逐步规范时,研学旅行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这当中离不开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储朝晖建议,研学旅行要想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学校和家长进一步转变观念,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多种需求,不能一味强调“读万卷书”,而忽视了“行万里路”。另外,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应该更全面一些,摒弃唯分数论的做法,可以考虑将学生对自然的兴趣、文化素养、人际交往能力等纳入考评体系中。“学校可以研究制定研学旅行的督导方式和评价标准,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依据。”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认为,研学旅行需更多依靠市场的力量,政府则发挥引导作用,强化监督管理。可以通过成立政府认可的行业组织、产业联盟,再由相关组织来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从而使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有所参照。

王琪延建议,研学旅行在课程设置和线路拟定上要有科学合理的安排。研学旅行课程不应千篇一律,活动形式可以多元化,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突出专业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此外,过分热衷“名校游”“奢华游”的做法不可取,不妨让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研学旅行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对此,骆培聪建议,各地应针对研学旅行的安全防控、医、食、住、行等各方面出台具体要求,并且要严格执行。研学旅行活动必须购买相关保险产品,同时还可以通过成立互助小组、明确责任人,来降低安全风险。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