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光伏扶贫:国家电网为贫困村送去“阳光存折”(2)

2017-05-24 13:40:17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国家电网在村级电站建设过程中,实现23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扶贫对象精准到人,电站收益长期稳定,贯彻了“全准稳”的扶贫思路。据测算,计入地方政府0.25元/千瓦时的电价补贴后,每个200千瓦村级电站每年产生可用于扶贫的收益19万元左右。

“作为国家地质公园,我们有树不能砍,有药不能采,有矿不能开,有鱼不能捕,农业种植和养殖风险又大,农民守着金山银山但脱贫致富的路径却非常有限。”神农架林区副区长沈绍平认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相当于给贫困村送来了一个收益固定的生态存折,让村集体有了为村民办实事、发展其他产业的能力,有利于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解决林区保护与发展的难题。

精益求精 建设优质环保标杆工程

今年3月8日,湖北三县一区村级光伏电站建设启动。

国家电网公司坚持政企协同,湖北省政府相关部门迅速落实光伏电站指标计划和项目备案,各级政府和村民上下同心,超常规推进项目选址和工程前期工作。广大工程建设人员克服山高路远、自然条件恶劣等困难,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撼人心魄的奉献之歌。

如何做到“提进度、保质量”两不误?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神农架光伏电站项目经理卞正锋介绍说,项目全部按照全国光伏扶贫的标杆工程标准来建设,通过差异化设计和标准化建设、精益化运维可以保障电站25年以上使用寿命。

“在神农架林区的17座光伏电站太阳能电板与地面夹角为26度,在平原地区一般为20度,这样便于积雪融化。”卞正锋说,在建设示范站时,就充分考虑到神农架林区高海拔区域的抗风能力设计,包括对基础和支架等都进行了强化。据介绍,村级电站典型设计涵盖74个种类,典型设备全部选用国内一线品牌,标准工艺覆盖23个施工环节。

5月10日,在神农架林区红花朵村靠近公路的一片山坡荒地上,施工人员正在该村光伏电站太阳能电板下种植生长在当地的一种草,防止水土流失。负责人郭海垒介绍,这座站占地面积不到6亩。

在湖北三县一区村级电站建设中,生态保护贯穿工程始终。为给神农架林区大九湖景区建设让路,有两个村的电站建在了一起;为少砍荒地边的一棵茶树,施工方反复优化施工方案。

多发一度电老百姓就多一份收入。巴东地处湖北省西南部,年日照只有1000个小时,为提高发电效率,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在电站选址时,选择朝向和坡度最佳的地段;在设备选型时,选择高效率的光伏板和低损耗的逆变器,最大限度地提高光伏电站发电效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