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中企海外并购:“刺多”不好惹 “内斗”很伤人(1)

2017-03-21 09:46:56    上海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几经拖延之后,中欧体育拟放弃并购AC米兰,若最终弃购,中国财团此前支付的2亿欧元定金恐将难以收回。

汹涌澎湃的中企海外并购,有时候像摘带刺的玫瑰,有时候又像吃砒霜治病,稍不小心,就会被刺到,甚至中毒身亡。

“我也在商业机构从事过海外并购。我的体会是,海外并购有时候像一束带刺的玫瑰,必须小心,要经过充分的论证。”3月20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上如此表示,他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走得快不等于走得好,走得稳才能走得好。

近年来,中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出海并购投资的规模越做越大,交易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潜藏的风险和遭遇的陷阱也越来越多。经济学教授张锐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或者亏损的案例可能“屡见不鲜”。

“刺多”难避 频频扎手

海外并购“刺多”——标的公司所在国的政策监管或法律监管,如何避开这些“护刺”,非常考验并购者及中介机构之智慧。

去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这几年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刺多”——标的公司所在国的政策监管或法律监管,如何避开这些“护刺”,非常考验并购者及中介机构之智慧。

以美国市场为例,要进行跨境并购,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是必须要过的“一道坎”,国内很多知名企业的大手笔并购在此折戟。

财大气粗的紫光股份在这方面摔的跟头比较大。紫光股份拟37.75亿美元收购全球硬盘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西部数据15%股份。虽然交易双方都认为,这宗交易不属于CFIUS监管范围,但CFIUS判定属于其管辖。去年,在确定CFIUS将介入审查后,紫光股份放弃了这一收购。

同样因CFIUS介入被否的还有金沙江创投牵头拟33亿美元收购飞利浦Lumileds80.1%的股份。美国政府担心很重要的技术落入中国企业手中。

在CFIUS的阴影笼罩下,美国知名的半导体厂商之一的仙童(Fairchild)后来直接拒绝了两家中国企业的高价收购。

美国有CFIUS,澳大利亚则有FIRB(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近年也开始特别“关照”中国企业在该国的并购。

2016年4月,FIRB以“国家利益”为由,否决了大康牧业拟3.7亿澳元收购澳洲畜牧业公司Kidman公司80%股权的申请。几个月后,澳大利亚财长Scott Morrison也以“国家利益”为由,叫停了中国国家电网约100亿澳元收购该国电网公司Ausgrid的交易。

不仅美国、澳大利亚,欧洲也越来越关注中国企业参与的交易。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福建宏芯拟6.7亿欧元收购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2016年9月,德国经济部批准了这一收购,但一个多月后突然反悔,撤销批准,重启评估程序。由于收购要约失效,交易条件无法实现,福建宏芯最后只好放弃收购。

目前正在等待美国和欧盟审查的,还有中国化工对瑞士农化产品和种子生产商先正达(Syngenta)的430亿美元的收购。该收购已经被四次延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张锐认为,和“走出去”的初期相比,中企的跨国并购越来越呈现出高端技术与品牌收购的特征,且涉及金额愈来愈庞大。树大招风,这种凌厉直接的并购脚步必然引起东道国政府的敏感性关注,明晃晃的监管之剑落到中企头上也许再正常不过了。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海外并购被取消的交易金额超过2015年的100亿美元,高达750多亿美元,其中,有30多起海外并购因他国监管等原因而终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