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让生命有尊严谢幕(1)

2017-03-20 06:51:03    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评论()人

1月17日,在上海市徐汇区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病区,护士与患者在交流。

1月17日,在上海市徐汇区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病区,护士紧握着一名肿瘤晚期患者的手。

原标题:为他人送上抚慰自身却步履艰难

“临终关怀”需要关怀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3月20日第05 版)

在舒缓疗护病区里,护士正在为一名昏迷的老年患者梳头。在这里,17张病床住满了临终期的病患,其中许多人都是肿瘤晚期患者。

这是今年年初,上海市徐汇区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的一幕。除了常见的医疗科室外,舒缓疗护病区里还设有谈心室、家属陪伴室、关怀室等温馨舒适的空间。

护士长陈雯说,她们已经接待了300多位临终关怀病人,绝大多数在这里走完了人生旅途。“我们只盼望用自己的工作,让他们离开得安详一点,也帮助家属尽快平复悲痛。”

临终关怀,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正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然而,囿于传统观念、政策机制等因素,临终关怀制度距离完善和普及尚有不小距离。

1 不仅看病而且医心

去年,一部名为《人间世》的医疗纪录片在中国热播。其中一集,便讲述了在临终关怀病区发生的故事

71岁的梁金兰,被送进临终关怀病区时只有20天的生存期。但她最牵挂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把老伴儿送进养老院。终于,在完成了心愿后,她安然离开人世。而匆匆赶来的老伴儿,已经在出租车上哭成泪人。

“人到老年,尤其是到了高龄、重症、临终阶段,身体和精神都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能够在欣慰、平静、祥和状态中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这或许是社会能够给予他们最后的人文关怀和福利。”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饶戈平说。

“生和死是最大的一件事,我们重视生,也不要忽视死,死应该和生同样重要。”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调研部常务副主任施永兴表示。

既看病,又医心,这是人们对临终关怀的评价。所谓临终关怀,是指由医生、护士、心理师、社工等多方人员组成的团队,对那些患有致命性疾病的病人,通过治疗和护理来缓解疼痛,并尽可能地降低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和精神痛苦,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脆弱关怀合作中心顾问陈晓阳说,临终关怀把死亡看作正常过程,既不促进也不推迟,其目的不在于强行延长患者生命,而是通过减轻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让患者有尊严地走向生命终点。

施永兴是较早从事临终关怀探索的先行者之一。1993年,他做了一个科研项目,探讨上海老年福利医院临终关怀模式,取得了不错效果。几年后,临终关怀服务在上海大范围开展。到今年初,上海已有76家临终关怀医院(病区),初步建立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与养老机构相结合的服务网络。

放眼全国,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北京松堂医院,早在1987年就已成立。随后,临终关怀医院、病区或护理院在一线城市逐渐建立起来。截至2015年,中国设有临终关怀科的医疗机构共有2103家,提供临终关怀等服务的老年(关怀)医院7791家、护理院289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