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一些农村电商产业园“华而不实”(1)

2017-01-25 11:38:28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为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商务部自2014年起开始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试点项目。三年来,近500个县被列入试点县,试点县可获得国家财政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但记者近来调查发现,一些试点县只是将电子商务进农村简单理解为建电商产业园,且不少电商产业园“华而不实”,存在人气低人才少、入园电商企业基础差、政府引进的电商服务商能力弱等问题,农村电商发展仍困难重重。

电商进农村“好看不好做”

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记者来到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试点县云南省通海县。电商孵化园内,所有玻璃门上都贴有企业的名称,近一半的铺面门都是关着门的,在靠近窗户的一侧摆着各个公司的主打产品,开门营业的店铺里面的工作人员多为一个人。

“今天接到了两个单子。”当地一家副食品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是去年7月来到孵化园的,现在主要负责公司线上导购工作,虽然每天有订单,但基本上就只有几单。即便如此,他每天都会来园区。

“出勤情况是我们对企业考核的要求。”通海县电商办主任杨俊说,为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孵化园实行指纹打卡制度,而企业员工的出勤率与补贴资金挂钩。

为了防止入驻企业不积极开展线上销售,另一个试点县宾川县的电商服务中心尝试对企业征收保证金,如果年底达不到要求将罚没保证金。该县电商办负责人杨军坦言,这只是一种意向性的,如果没有达到也不会罚没。

记者了解到,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试点县,当地政府对入园企业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如水电、房租、物业管理等多项费用都实行减免,有些园区还提供除电脑外的办公用品,企业配置电脑就可办公。

然而,宾川县一家从事生鲜销售的公司成了“进了园又出园”的企业。“要收费了,谁还在里面。”该公司负责人王汝荣说,他们去年11月从园区退出来。而有些企业去年7月份就撤出来了,有些甚至刚装修好铺面就搬出来了。

不少企业在入园前,多是做线下销售,线上业务几乎是零。“园区电商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十分重要。”王汝荣说,不仅要引入线上流量做产品推广,对生鲜产品而言,物流保鲜也是个问题。去年,该县电商服务商对产品市场以及品牌推广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导致销售情况并不好。

杨军坦言,中西部县区发展电商基础相对薄弱,现在很多工作都围绕培育电商氛围在开展,我们也想办法把大家吸引到园区中来,仅靠“单打独斗”电商氛围会更淡。“我们在建设之初还希望在孵化创业创新发力,但目前来看真正的孵化企业并不多。”

而在试点县的电商村级服务点,2万元的补贴成为一个“通行标准”,对店铺进行装修、购置货架、植入代缴水电费等功能。根据要求,这样的村级服务点必须覆盖试点县的每个行政村。这样更多的只是方便工业商品下行,对于当地产品上行作用并不大。

电商产业园和电商培训遇冷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8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9%,规模为1.91亿。报告称对互联网知识的缺乏以及认知不足,导致的对互联网使用需求较弱,仍是造成农村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

首先,农民触网热情不高、意识薄弱。一家村淘合作人杨雪林有深刻的感受,当地超过6成对于电商还有抵触情绪。同时,由于留守人群比重大,45岁以上的人群有近9成都不会使用网上购物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