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与世界经济深入融合的今天,抓住全球价值链重塑机遇实现产业升级,加快培育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的竞争新优势,提升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能力与水平,对促进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对于制造业而言,同样如此。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深入调整,国际分工体系布局多元化、设计研发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有的全球价值链面临重塑。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在新的全球价值链体系构建下,中国要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中国经济要实现有保障、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寻求转型和突破,摆脱被束缚在低端加工制造环节的局面,向技术含量更多、附加值更高的高端环节延伸,实现价值链的升级。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和发挥流通业在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为此,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高度重视流通业发展
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流通强则国家强,流通弱则国力弱。对于流通业,要给予全面、正确的认识。“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流通将在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的重要作用,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器、大众创业就业的主渠道以及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引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鼓励流通创新,积极推动流通现代化建设,健全流通管理机构,完善流通法律法规,强化流通领域的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内外贸统一的流通体系,加强对流通产业的政策扶持,将我国建设成现代化流通强国。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推动流动业发展,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流通竞争力的形成要依赖一定的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是孕育流通产业的立足点,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流通体制发育尚不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尚不健全,流通产业的发展还面临诸多的阻碍。此外,土地、人力、租金等费用提高,流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供应链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及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都不利于现代化流通企业的培育。当务之急是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消除地方保护,破除各类流通壁垒,实现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有序、自由的流通;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有序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及做法,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换,健全法律法规,规范经营秩序,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流通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提高流通业信息化水平
流通产业是高度信息化的产业,企业的竞争力离不开综合运用各种流通技术。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我国流通企业在技术应用上还有较大差距,在交易模式、现代化物流配送、信息化建设上还较落后,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开发和引进先进的流通技术,提高流通企业的竞争力。高效的物流体系对流通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既要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加大流通企业支持力度,还要改革金融机构,拓宽上市渠道,改善企业融资能力。此外,推动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流通企业加强信息化改造,推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创新和应用,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培育有实力的大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