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国内首款电信诈骗险引关注 能当“保险箱”吗?(1)

2017-01-24 11:34:31    法制日报  参与评论()人

□ 本报记者   杜晓

□ 本报实习生 韩婕

近日,众安保险推出的国内首款电信诈骗险面向所有用户开放。

据了解,个人投保电信诈骗险一年保费为4.9元,赔付比为80%,一旦投保人发生由电信诈骗造成的损失,最高可获赔1万元。除此之外,电信诈骗险仍存在免费赠送的公益版,保障期为3个月,赔付比例是60%,最高保额为1万元。

近年来,电信诈骗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寻求对策。类似这种电信诈骗险对于遏制诈骗、保护公众权益有何作用?《法制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

事后救济预防作用不大

早在2016年5月,众安保险便推出了国内首款电信诈骗险,小米手机用户成为首批被保障用户。

根据众安保险提供的电信诈骗报告数据,电信诈骗呈现四大特点:涉骗金额大,从几千元到几千万元不等,远超其他诈骗手段;涉骗范围广,防不胜防;诈骗手段多,从“我是领导”到“助学贷款”,覆盖网络、短信、手机等;损失难追回,不到三成的被骗者追回经济损失或得到补偿,追回的经济损失或赔偿金额仅有涉案金额的一成。

“电信诈骗险是解决电信诈骗的一种新方式,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社会共治的方式。以往打击电信诈骗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是公安机关对电信诈骗进行刑事打击,第二是电信运营商对电信诈骗从技术层面去举报、处理。这两种方式是最为主要的,同时还有一些其他方式。比如安全软件生产企业对于一些电信诈骗电话进行标注、拦截,这些方式不属于政府机关的行为,而是社会共治的范畴,包括像手机硬件厂商和保险公司合作,这也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形式。”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律师说。

赵占领认为,电信诈骗保险就其性质来说,应该属于一种事后救济机制,主要起到弥补受害用户的损失这样一种效果。从事后救济的角度来看,电信诈骗险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保障。电信诈骗险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这取决于执行中的一些细节。比如说用户是不是一旦遭受电信诈骗都会获得赔偿,我想应该是会有条件的。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肯定是要求符合一些条件才会去理赔。这些条件是否苛刻?受害者获得赔偿的比例有多大?这些可以用来衡量电信诈骗险的效果。

“电信诈骗险属于事后救济的方式,对于预防电信诈骗作用不大。一般来讲电信诈骗主要针对识别能力比较弱的人,像老年人,或者刚走入社会的大学新生,他们手中有一些钱可以支配,但是识别能力比较弱。如果说买了这样的保险,家人、朋友包括本人可能放松了防范电信诈骗的这根弦,甚至觉得买完保险就万事大吉了。不管怎么样,对电信诈骗受害人来说,电信诈骗保险还是能够起到减少损失的作用。这样的保险业务属于市场行为,主要靠市场调节。”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德良说。

据介绍,众安电信诈骗险包括事先提醒和事后损失保障。在事先提醒上,目前众安主动识别诈骗电话和诈骗短信,对用户进行提醒;在事后损失保障上,由于没有及时提醒,导致用户被电信诈骗,众安将对用户产生的损失进行赔付。

推广价值需由市场决定

众安保险前期的用户调研数据显示,通过网络、短信、电话等方式的电信诈骗,绝大多数的诈骗金额在1万元以下。

诈骗金额在1万元以下,这也是大多数电信诈骗金额无法追回的原因:金额过小,追回成本过高。数据显示,仅不到三成的受害者得到部分或全部经济赔偿,赔偿金额不到涉案金额的10%。因此1万元保额已经能够保障大部分被骗用户的损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