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1月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2016年中国遭遇贸易救济案件数量达到历史高点。俗话说,树大招风。随着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的贸易大国,近些年来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
去年,我们曾经说过中国已经连续21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反倾销对象国,连续10年成为最大的反补贴对象国。从刚刚过去的2016年来看,中国遇到的贸易摩擦不仅有增无减,而且还创下历史新高。商务部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91起,反补贴19起,保障措施9起,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分别上升36.8%和76%。
就如同常在河边走很难做到一点不湿鞋,贸易摩擦创新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中国的第一大贸易国地位加以解释。然而,从海关公布的2016年前11个月统计数据来看,按照人民币计算,我国的进出口额比去年同期下降1.2%。其中,出口同比下降1.8%;进口同比下降0.3%。如果按照美元计算,对外贸易下降幅度更大。在对外贸易规模萎缩的情况下贸易摩擦却创了新高,说明贸易规模变动因素对于贸易摩擦创新高的解释力下降。
“和气生财”,这句话用到当今国际贸易中同样适用。中国虽然是贸易大国,但也同样理解其他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利益诉求,因而中国并不希望贸易摩擦最终上升为贸易战。面对着贸易摩擦,中国还是希望通过沟通来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想当年,中欧之间爆发了光伏贸易纠纷,但中国方面主动与欧盟沟通,终于形成了限定价格、限定数量的共识。这样,不仅中国企业在欧盟的市场保住了,而且也照顾到欧盟内部光伏企业的一些诉求。
应当指出的是,在2016年中国遇到的119起贸易救济案件当中,针对钢铁产品的立案调查为49起,涉案金额达78.95亿美元,占全年贸易摩擦的一半左右。迄今为止,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而钢铁行业“去产能”则可以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当然,去产能不能仅靠一己之力,还需要多个国家共同携手。遗憾的是,面对着全球产能过剩,一些国家却将中国当成替罪羊。事实上,由于世界经济尚未全面复苏,现阶段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全球钢铁产能过剩。不难看出,美国、欧洲等经济体在钢铁贸易上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是不公正的。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些年来美国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救济不少,但我们使用反制手段也比较慎重。面对着即将到来的特朗普时代,中国依然会主动与美国寻求解决贸易摩擦的办法,以免贸易摩擦发展为贸易战。解铃还须系铃人,要避免中美间的贸易摩擦升级为贸易战,仅靠中国方面展现出诚意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美国从自身想办法。
在以往的贸易小国时代,我们在面对贸易摩擦之时选择余地相对较大。通过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贸易的升级换代,我们也能够将贸易摩擦带来的冲击减弱到最小程度。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尚未涉足的剩余市场空间并不太多。要想进一步捕捉到贸易机会,会遇到较之以往更为激烈的竞争,贸易摩擦的出现自然也在所难免。
既然“躲不起”贸易摩擦,我们就需要通过主动应对,最终也能够“惹得起”贸易摩擦。为此,我们不妨反思一下国内企业的贸易做法是否规范。公平地说,尽管国内企业在对外贸易上的做法还有不规范之处,但总体上看现在的企业比前些年守规矩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然也有更多底气为遇到贸易摩擦的国内企业主张合法权益。
在针对贸易摩擦案件的应诉过程中,不仅政府部门要为国内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进出口商会更要组织企业进行集体应诉,以提高应诉效率,摊低应诉成本。当然,国内出口企业在对方市场人生地不熟,不妨委托当地进口商帮助应诉。然而,如果对方政府部门在处理贸易摩擦做不到公平、公正,也不妨采用备用方案。一方面,要优先考虑向世贸组织上诉。2016年10月,世贸组织裁定美国13项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实施反制措施的准备,不能让有些国家近乎无成本地实施贸易保护主义。
一般说来,贸易摩擦往往被认为是贸易大国的伴生品。未来,中国需要加速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因此需要在应对贸易摩擦过程中做到更加成熟,发挥主动性,谋求主导权,而不能被贸易摩擦拖住向贸易强国迈进的后腿。(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白明,博士学位,现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同时担任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外贸专家。在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等单位组织的学术评奖过程中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