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43项硬杠杠倒逼“绿色转型”

2016-12-27 11:09:51    人民网-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马村港航拍图。
  王家专摄

澄迈农业品牌:无籽蜜柚。

腾讯众创空间入驻海南生态软件园。

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
  以上图片均由王家专摄

高增长,与高能耗、高污染似乎总是相伴而生。在海南澄迈,这一“魔咒”被打破了。

单位GDP能耗、绿色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农副产品有标识可追溯率……立足澄迈实际,43项生态指标,对澄迈县各领域、各产业、各环节实现全覆盖,倒逼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奔向“绿色经济”。

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海洋业……过去6年,澄迈县GDP增速年年领跑海南省各市县,年均增长18.2%;绿色GDP占比稳定超过70%,能耗、污染指数持续下行,万元GDP能耗降到0.5018吨标煤。

“门槛”高起来

绿色GDP占比达74%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彻底抛弃‘先污染、后治理、再转型’的老路,探索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三赢’之路,即走生态现代化道路。”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对生态格外看重。

绿色发展,澄迈“敢吃螃蟹”。

早在2009年,澄迈主动创新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主任的生态现代化建设委员会,高举绿色“指挥棒”;同年,在全国率先挂牌成立生态现代化建设办公室,实现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职责“四到位”,狠抓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成立生态办,目的就是把好经济发展的‘生态’关。”此前一直担任澄迈县生态办专职副主任的庞兴,刚刚调任澄迈县环保局副局长。他这样描述生态办的主要职能:生态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和验收,重点项目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在生态办积极推动下,澄迈制定了《澄迈县生态现代化建设规划指标》,针对全县实际,设置了各项产业的环保生态指标,包括万元GDP能耗、绿色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率、农副产品有标识可追溯率、教育和文化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全县人均预期寿命、基尼系数等,计43项。

对这43项指标,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三年一微调、五年一修正。

以万元GDP能耗为例。根据近、中、远期规划指标,2010年澄迈县万元GPD能耗应低于0.86吨标煤;2015年要低于0.8吨标煤;2020年须低于0.6吨标煤。

“43项指标,实际上是43个‘门槛’。”庞兴表示,近年来,有不少企业因为不符合生态指标而被拒之门外。澄迈一直严格按照生态现代化建设近、中、远期规划指标来审批各大项目,对高能耗、低产出项目坚决说“不”,绝不为片面经济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

如今,澄迈43项生态现代化建设中期目标已基本实现。2015年底,澄迈县绿色GDP占比达74%,单位GDP能耗降低到每万元0.5018吨标煤。

转型快起来

五大产业群把好“底线”

阳光明媚,椰影婆娑;清风徐来,咖啡飘香。

“软件园环境非常舒适,特别适合做文化创意类工作。”海南英立科技公司研发部经理程志强说。在他身后的平台上,数十名程序员、美工正为一款手机游戏做最后测试、修改。

海南英立科技最早一批入驻海南生态软件园,还购买了独栋研发楼。“核心业务是软件开发,这是完全环保、无污染的产业。”在该公司副总经理任炯看来,英立科技与海南生态软件园气场相合、气质相投,入驻后发展很快。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一度被视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破解之策,就是发展低消耗、高增长、高附加值产业。位于老城经济开发区的海南生态软件园,专注吸引动漫、软件等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澄迈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绿色崛起而重点培养的“龙头”。

截至目前,该软件园已吸引了腾讯、东软、金山、印度NIIT等1200余家企业入驻,进驻人员10200余人。去年,软件园完成产值195亿元,同比增长48.9%;今年预计产值将超过230亿元,成为海南省“亩产效益论英雄”的典范。

夕阳西下,马村港依然繁忙。由老城经济开发区一家企业生产的高密度纤维板,正在吊装上发往连云港的货轮,准备出口到欧洲。

海南港航控股公司马村港管理分公司副总经理朱文星说,海口港、秀英港、马村港“三港合一”以后,马村港将建设成海南省综合性货运枢纽,整个港区吞吐量规模将达上亿吨。

“加快建设马村港将辐射带动临港工业、临港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成为澄迈县、海口市乃至海南省绿色发展新动力。”老城经济开发区党政办副主任吴允宁说。

经过多年发展,老城经济开发区在产业发展上逐步形成了五大特色产业板块,包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板块、现代服务业板块、新材料板块、农副产品及食品饮料加工板块、新能源板块。吴允宁说:“我们推进这五大产业板块时,都严格按照‘生态现代化’要求布局,既要拉动经济增长,又要做到环境友好。”

绿色发展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为澄迈发展注入新动力。2015年,全县三次产业比重从2009年的32.9∶42.2∶24.9调整为24.0∶40.8∶35.2。

“绿色”跑起来

环保“大口袋”越扎越紧

节能减排,也是创造绿色GDP。

澄迈加大生态建设政策倾斜,2015年环境保护投资5.63亿元,占GDP比重为2.1%;2016年预计达到6.75亿元,占GDP比重为2.3%。

位于老城经济开发区内的华能海口电厂,曾是令澄迈环保局头痛的单位。经过技改后,华能海口电厂老机组脱硫率达95%,除尘率达99.9%,年减少84%以上的二氧化硫排放量。

近年来,澄迈县紧念环保“紧箍咒”。对6家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对9家重点用能单位开展高耗电机设备专项监察和能耗限额考核,对不达标企业责令限期整改。为大力推进企业节能减排,澄迈还关闭了5家工艺、设备落后的农场胶厂,强制拆除两家死灰复燃的砖厂砖窑。

绿色发展,有破有立。“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也是澄迈县划定的生态指标之一。由中电新能源环保电力公司投资建设的海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不仅一举解决了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还能持续生产清洁的电能。

在老城经济开发区内,两座矩形的垃圾焚烧炉犹如两张大口,不停地“吃”进生活垃圾,再“吐”出电能,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据介绍,海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2400吨,年垃圾处理能力达80万吨,是典型的节能环保企业。很多学校、科研单位将其作为科普基地来参观学习。

如今,澄迈被国家评为节能减排先进县,老城开发区被国家评为节能减排示范区。杨思涛说,下一步,澄迈将继续打好绿色发展这张王牌,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向生态、绿色、低碳要产值、要发展、要未来。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27日 21 版) (责编:杨迪、杨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