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上海电影董事长任仲伦:优质资产率先证券化(4)

2016-08-18 13:40:24  中国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对于电影产业被资本看好的原因,任仲伦认为,“发展电影产业是国家重点战略之一,并提出要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发展。嗅觉灵敏的资本也随着跟进;同时,电影产业发展到今天,其整体基数仍较低。”

去年国内实现440亿元票房,让电影行业欢欣鼓舞,也让经历过电影“寒冬”的任仲伦感慨万千。但440亿的票房在巨大的市场面前,仍是有限的一部分。“与13亿人口相比,去年观影人次是12亿,基本就是平均一人一年只看一次电影。如果像美国市场那样,一人一年看五次电影,票房就能翻五倍。2-3年国内市场票房超过北美市场,我觉得应该可以做到,其中最大的支撑就是人口红利。美国市场处在相对稳定期,或者停滞期,基本在100亿美元上下票房波动。而中国电影市场处于成长期。”任仲伦认为,“资本现在进入电影产业是对的,但进来后怎么投资、怎么运营需要智慧。”

在上影集团看来,利用好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同样也要有自己的核心坚守。任仲伦认为,电影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中国电影要补上这一课。在这个大背景下,资本进入电影行业后,客观上推动了整个产业发展。但资本也带来一些急功近利的情况,电影的人文价值就会淡一些。创作需要时间和耐心、工匠精神。当投资人进来以后,不谈人文,不讲艺术,股东(经营层面的人)和艺术创作的人之间经常出现矛盾。在此背景下,上影将坚守人文理想。近年来在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等,上影作品屡获大奖,上影目前形成的体系是既有《盗墓笔记》、《天将雄师》、《大灌篮》等商业片,也有贾樟柯的系列电影等艺术电影。“拍摄人文电影并在国际获奖上影最多,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的经济效益,我们的年增长保持在30%以上,6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上影集团的组合式电影路线,使得上海电影持续收益。

“希望给人一种印象,上影出品的电影是有力量的,或者是思想力量、或是艺术力量、或是人物力量等;上影市场,上海电影上市后,将有更强的竞争力,在影视市场上将有更积极良好的表现;上影片场,我们将打造国际片场,而不是只为上影服务等。由上影出品、上影市场、上影片场三大核心竞争产品构成上影全产业链”,任仲伦规划出上影的发展蓝图。另外,上影集团拥有“一棵大树、五朵金花、四个宝盆”,即旗下以上影广场为代表的物业资产等。“上海电影上市将带来新的体制机制,这部分资产将进一步优化配置、放大产出”。

除了上影集团内生的资源,上海电影未来还将外延式创新发展。在上影集团和任仲伦的视野里,VR技术、主题乐园等都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对于最近火热的VR技术,我们也看了很多公司,但我们始终认为,其核心竞争力在内容上,且这个内容也很难颠覆电影产业,我们会继续关注行业新趋势;对于主题类乐园等,我们不可能像迪士尼那样搞大型场景,也不会像欢乐谷那样搞大型游艺,我们不会离开电影很远,要做我们擅长的事情——电影及其相关产业。上海电影将坚守实体经营这个核心竞争力,不能偏离。在此基础上,兼并、收购、转让,做延伸性投资。上海电影对跨界会非常谨慎,不是完全不做,但必须反哺主营业务”,任仲伦表示。

不论是电影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处于瞬息万变的时刻。对于上影集团和上海电影,任仲伦总结了“三敏主义”:要敏感,要对国内外最新技术手段、商业模式、投资融资等保持充足的敏感,敏感于行业的动向;要敏捷,敏感于行业的变化之后,则是要做出敏捷的反应;更重要的是敏锐,敏锐就是要在复杂的、变动中的行业和市场中,看到规律性的发展轨迹、看到前瞻性的发展方向。

任仲伦认为,“我们的产业架构、布局尽管有弱点,但很多人都觉得我们有希望。在某些产业环节并不是最好,但在思维方面上影已经形成产业链,产业链上各部分的组合效应是‘1 1>2’。总的原则是,做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增长的事,做行业里最优质的公司,我想上影可以做到,因为我们经历了很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