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给京郊民俗游增添含金量(2)

给京郊民俗游增添含金量(2)
2018-07-01 09:21:00 新华网

几家欢喜几家愁。同在金叵罗村,以前非常火爆的农家乐却遭遇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困境。村支书李宝金告诉记者,村里从事民俗旅游接待的农户有七八十户,过去曾红极一时,“吃农家饭、睡农家炕、干农家活”成了许多城里人的周末休闲方式。然而,近年来民俗旅游接待越来越不景气,尽管住宿一晚的价格低至100—150元,却依然乏人问津。

记者走访发现,民俗户的院落格局、房间格局都惊人地相似:一间房,四白落地,单人或者双人床,房间设施较为低端,有的甚至连卫生纸都不提供,这让习惯于拎包入住的新兴消费群体措手不及。在餐饮方面,虽然村与村之间尚存在着差异和特色,但同一个民俗村的户与户之间,基本属于同质化竞争。

一方面是大量低水平、同质化的产品供应,另一方面,日益扩大的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对乡村旅游又提出了更高的、更多元的诉求。当两者不能精准对接,民俗旅游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那么这些民宿与之前的农家乐有什么区别呢?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柏文解释,传统的农家乐是以吃为主的旅游观光模式,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民宿则是以住为主的度假休闲模式。民宿不再是农民提供家里的几间房子这么简单,它的内涵还包括了一种对当地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体验。

“民宿是开给城里人的,他们向往乡村,但是摆脱不了对城市生活舒适感的依赖。民宿会让客人们觉得,跨一步出来,门外就是田园;退一步回去,屋内就是城市,是对两种生活的有机衔接。”梁晴说。

借政策东风,民宿业驶上快车道

经过20多年发展,继农家乐、度假村后,京郊乡村旅游升级换代,开启全新的民宿酒店时代。住的还是农民的房子,但营运主体已不仅仅是农民;外观还是农宅,内部却是高档酒店设施。继西南、江浙地区之后,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民宿产业驶入快车道。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