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高考,改变亿万中国人命运

2018-06-11 12:21:01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牛大勇认为自己刚来车间就想着参加高考,与工厂勤奋工作的作风不符,心理上很有压力。“所以我白天努力工作,但一下班就什么都不顾了,看书学习、温习功课直到深夜,第二天起床后再抓紧时间看一会儿,就匆匆忙忙去上班,真是争分夺秒。”

如今,牛大勇已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回忆起当年的高考,他依然感慨万千:“那时人心思变,改革开放刚要起步,恢复高考给了流落到社会各个角落、家庭背景和人生遭际各不相同的一代青年一个公开、公平的机会。这不仅把人们重新引导上求学若渴的正道,而且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代中坚力量。”

随着时代发展,高考制度也在不断变化。1999年参加高考的杜创然,现在是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实验高级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他的命运因为那年的高考制度变革而改变:

那一年,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杜创然的家乡广东省成为试点;那一年,中断多年的生物和地理重新变成了高考科目;也是那一年,高考志愿填报从考前填报变成了考后填报。尽管考后填报志愿给他的高考经历带来一丝波折,但杜创然依然觉得,“这比高考前填志愿更有指导性,也更加合理了。”

然而,对杜创然影响最大的,还是1999年刚好赶上了中国高校第一次大规模扩招。当年全国的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增加到了160万,整整增加了52万人。“因为那次扩招,我们宿舍9个人没一个落榜,或好或坏,大家都顺利地上了大学。”杜创然说。

2003年,中国高校自主招生时代大幕拉开。如今在北京一家央企工作的黄先生正是受益者之一。2005年,就读于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黄先生因成绩优异,获得了参加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的名额。他还记得当时的报名材料需要一份个人申请,展示自己的申请理由、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相关专业学习研究经历、学习能力、未来规划等情况,“为了给老师留下好印象,我先写了个初稿,老师和爸妈帮助修改了好几次,我才端端正正地把它誊抄在一张纸上,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