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广袤大地,约有67%为农用地,生命、文明在这里绵延不息,贫困、苦难在这里暗自滋生,见证过历史的波涛汹涌,在时代的撕扯中跌宕变迁。田园浪漫是它,残酷落后也是它,乡村千面,神秘又沉默。
上世纪60年代,大批知识青年涌向农村这片天地,多年后又争相离开。目前,全国43%左右的人口常驻于此,但随着新时代的春雷震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召唤,更多的知识青年为探究它而来。
乡村更热闹了,一拨拨高校师生、科研人员来来走走,揣着疑问,也带着技术、知识和思想,他们试图了解真实的乡土中国,更希望走进它,为其振兴添份儿力。
“乡村热”
5月的甘肃,干燥,偶有风沙,穿行在贫困村中,进行定点观测调查的张涛手机信号断断续续。不过对于常年乡村调研的他来说,“失联”已是家常便饭。
自2016年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读博以来,张涛参与的乡村方面相关课题已有一二十个,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乡村跑一趟,长则半月余,短时也有三四天,曾被西北的风沙吹着跑,也曾被云南的冬天冻得骨头疼,还差点在调研途中摔下悬崖。
如张涛这般,在乡村进行调研实践的高校师生并不少见,或许正在大多数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力”——眼下,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生白洪谭在为研究阿拉伯媒体的论文头大时,还惦记着他的山东西村建设实验,那里的蔬菜销路让他有些犯愁;浙江大学在读医学博士生淡松松一边研究着癌症、肿瘤和胚胎干细胞,还一边在陕西竹峪镇东大墙村进行着乡村教育实验,“六一”儿童节还不忘给村里小朋友发糖;中国地质大学的杜鹏举博士正忙着为村民建日光温室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