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过度兜底 一些贫困地区医保基金被花“秃噜”

2018-06-11 06:11:0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然而,脱离实际能力竞相比“力度”的做法,难以长久维系。一位贫困县副县长忧虑地说,2017年医保基金收入8000多万元,支出7600多万元,突破了结余率不低于15%的警戒线。在另外一个贫困县,2017年医保基金花超1600万元,严重收不抵支。《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医保基金触底的贫困县不在少数,有的县需要靠市里调剂才得以收支平衡。

医保基金压力加大的原因还包括,基层对大病病种没有统一的认定,有的地方大幅增加大病兜底病种,有的地方干脆将医保范围内的疾病都当作大病对待。加上一些基础药物价格不降反升,如西地兰价格上涨十多倍,医保基金开支直线上升。不仅医保基金面临风险,地方政府兜底基金也捉襟见肘。随着慢病送药、免费体检、免费保险等工作启动,本来财政就很困难的贫困县“压力山大”。

住院不花钱反“赚钱”

“大病兜底”的利好信号释放出来后,贫困人口就医需求出现爆发式释放。不少贫困县医院门诊量和住院人次翻番增长,出现床位满、加病床、患者不出院等情况,小病大治现象十分普遍。

《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了十多家医院发现,大多数医院的心内科病房已经住满患者,很多医院设立了贫困患者专门的病房和结算专用窗口,窗口上贴着“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提示语。在一家县人民医院大厅,记者看到,尽管临近中午,结算窗口还是排着长队。2017年该医院住院3000多人次,2018年仅前四个月就接近这个数字,医院方面表示,增长部分主要为贫困人口,贫困患者看的病种主要是消化、心脑血管、腰酸腿疼等慢病和小病。

记者调研了一个比较典型的贫困县,该县报销比例实现百分之百。按照当地出台的规定,贫困患者在县级人民医院,个人自付费用及政策外费用都由政府兜底,不分大小病全部实行免费治疗。当地县医院计算,医疗费全免后,2018年贫困人口住院人数增长五倍,存在贫困患者达到出院标准却不出院,达不到住院标准却坚持要住院的情形,医务工作者私下称为“伪患者”。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