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日发生的多起网约车司机侵害消费者安全的恶性事件,5月2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邀请网约车平台经营者以及相关学者举行座谈。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行业发展,中消协提出五点建议,呼吁强化网络约租车和合乘车行为监管,强化入网审核和消费者信息保护,对有骚扰、暴力行为的司机要纳入黑名单,对多次被投诉司机加强信用监管,限制接单数量。
消费者代表称多次遭遇人车不符
昨日的座谈会上,中消协发布了一组由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的“网约车乱象关注度排行”。据统计数据显示,10大网约车乱象关注度排行前5位的分别是:网约车乘车安全隐患、网约车不正当竞争乱象、用户信息泄露问题、乘客投诉无门维权困难、网约车企业多地无证经营。
对于高居榜首的“网约车乘车安全隐患”问题,座谈会上一位消费者代表称,自己就曾多次遇到过人车不符的情况,还曾经遇到过接近70岁的老年人开着别人名下的网约车进行运营。“在我自己体验注册司机的流程时发现,有一些平台也没有尽到审核义务,要求提交人车合影,但我只发了一张车辆的照片却也通过了审核。”该名消费者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根据《中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第11条的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权、索赔权,接受服务使人身财产受损获得损害赔偿的权利,因此,消费者接受服务,包括网约车服务时享有安全保障权利。
针对目前网约车存在的安全问题,滴滴出行副总裁魏东辉表示,平台将采取区域号码保护措施,在订单完成后隔断司机与乘客联系,同时还会把“一键报警”页面提到更加明显的位置,采用设立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加大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