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粮食丰收,是结构调整前提下的丰收,是满足消费者对美好新生活追求的丰收
“禾割禾割,禾割禾割”,立夏刚过,布谷鸟的叫声开始在南方的田野上空催促着农时。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今年夏粮丰收大局初定。由于小麦收储价格在去年底之前就由有关部门发布,符合农民的收益预期,此时农民就像候着媳妇生娃一样期待着颗粒归仓。
即便如此,种粮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还有待更快些。种植大户普遍反映,流转了上百亩的土地,刨去成本,每年种粮有20多万元净收入。给人的感觉是,种粮收益还蛮不错。但一算细账,就发现农民种粮成本还是偏高。化肥农药、季节工,再加上流转土地应付款,综合起来的种粮成本与售粮收入基本持平或略低。农民种粮的净收入,并不主要来自粮食价格,而是来自种粮补贴等转移支付。总的来看,目前农民种粮收入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种粮一年,不如打工一月”,在很多地方都是既成事实。摆在农民面前的一串现实考题,就是还要不要种粮?种粮划不划算?还要不要多打粮?要打什么样的粮食?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一旦没了粮食,或是粮食不够吃,那是什么样的一种状况呢?绝对不可想象。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地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粮食生产不是要不要,而是必须要。这个必须要,是我们党的一贯决策。党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当作“重中之重”,坚持不懈重农抓粮,农业农村发展才有现在来之不易的局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有现在来之不易的基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新华社沈阳1月5日电(记者邹明仲)记者从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18年辽宁省粮食生产克服夏季阶段性高温干旱的不利影响,总产量达到438亿斤,再次突破400亿斤大关,全国粮食主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
核心提示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迈上了新台阶,但粮食生产出现滑坡的风险仍然存在 ○ 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对未来粮食供求形势不能过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