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扶贫车间”建村口 就业脱贫有奔头
河南创新模式,“扶贫车间”渐成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重要载体
▲河南濮阳市台前县王楠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工人在检查相框的烤漆情况(3月7日摄)。 新华社发(李嘉南摄)
近年,产业转移的市场风向被政府敏锐捕捉并巧妙运用,从河南台前县一带发展起来的“扶贫车间”星火燎原,正在改变我国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以“归雁经济”领航农村发展方向,从农村留守人员中挖掘人口红利,产业发展倒逼技术下乡、资本涌入。伴随人才、技术、资本向农村流动,“扶贫车间”逐渐成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
要素向农村流动服务乡村振兴
10年前,周庆强、张春华夫妇在外做汽车配件生意,2008年,他们回到家乡台前县后方乡武口村办起了农机发电机小作坊,到2014年,周庆强急需土地扩大规模时,台前县政府依政策帮助周庆强解决了厂房用地,还提供了政府贴息贷款和奖补资金。现在,这个就在村头的公司常年有20名左右贫困户在车间务工,2017年帮助8人脱贫。
在帮助一批像周庆强一样的创业者过程中,台前县政府意识到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的模式可以复制,而台前县有羽绒制品加工和汽车配件、相框等产业基础。于是,台前县就通过“扶贫车间”模式引导产业转移、返乡创业。2016年5月起,台前县仅用两个月时间,新建和改扩建“扶贫车间”124个,并使其迅速发挥扶贫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