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假劣种子打起“游击战” 业内人士:要抓好源头治理

2018-04-17 07:49:5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假冒伪劣种子销售“打游击”、套牌套包、混包销售……春耕时节,记者在赣湘吉闽等地调研发现,新种子法颁布一年多后,假冒伪劣种子并未就此销声匿迹,而是花样翻新,以更加隐蔽的方式继续坑农害农。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稀缺、种子质量检测设备和技术落后等问题一时难解,也为假劣种子的生存提供了空间。

多名业内人士建议,在打击种子市场不法行为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种子生产企业、制种基地等源头治理,完善研发、繁育、推广等各个环节监管。

  从“阵地”转向“游击”

2017年2月,一辆农用车在湖南省新化县的田间游走,沿途播放流行乐曲,高喊喇叭,叫卖外包装显示为湖南农大金农种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种子。新化县奉家镇部分村民以每斤20元的价格购买了这个种子。村民说,从育秧到8月,该品种既不扬花授粉,又患严重的稻瘟病导致死穗,最后严重歉收。虽然当地政府介入,进行了农业保险和商家赔付,但仍造成了较大损失。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各地持续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假冒伪劣种子已从在店面销售的“阵地战”变为“游击战”——不法经营者直接进村入户或到田间地头销售。由于农村点多面广,对“游击战”的打击也更加困难。“现在卖种子的都是挨家挨户推销,买10袋种子送个电饭锅啥的,有的干脆没正规包装、没标签,都监管不了。”吉林省梨树县种粮大户卢伟说。

套牌套包的“李鬼”种子也是市场乱象之一。江西顺发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国金说,市场上某个品种销售比较好,一些非法种子公司就会用相似的品种去顶替,“这些种子颗粒差不多,但口感相差甚远”。据了解,“李鬼”种子往往是不法公司通过盗取正规种子亲本,直接复制或稍作改动后生产,虽然产量、质量上稍差,但价格便宜三分之一左右,严重侵犯知识产权。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