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智慧气象”——我们未雨绸缪

2018-03-22 18:16:03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据郑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站长阮祥介绍,以前高空观测全靠手工操作。气球带着探空仪升空后,两个人坐在铁皮探空雷达车里,一个人手动遥控雷达车追踪探空仪,往往对不准就没了信号,另外一个人记录探空仪方向数据,待在雷达车里,夏天热得汗流浃背,冬天冻得手脚冰凉,老式雷达车如今已被新的L波段探空雷达代替,可自动追踪探空仪。

随我奔跑的“气象站”:“智慧气象”带来的私人定制

科技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气象服务的实效,也延长了气象的服务半径。

如今,跑步已成为不少市民日常健身的选择。但你了解风速、湿度、气温、体感温度、局地天气变化对跑步者的影响吗?“互联网+气象”的可穿戴设备,对于那些对天气敏感的人而言,好似移动的“气象站”。

象辑科技公司市场技术总监丁谊介绍,可随身携带的气象观测穿戴设备Weather-ON,曾应用于2017年秋季的北京马拉松等赛事。只有瓶盖大小的设备,能实时监测环境数据。

据北京市气象局局长姚学祥介绍,气象部门通过对跑者需求的调研,提供定位气象预报,增加跑者关心的侧风、顶风等预报内容。

“只有亲身参赛,才能更好地了解长跑对气象条件的敏感性。”56岁的郭虎现挂职在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任副司长,他也是“北马气象跑团”团长。他说,由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开发的微信小程序“旅游天气助手”,在去年北京马拉松赛事前,为公众提供空间精度达到1公里、每10分钟更新一次的天气实况分析。

微信公众号让老农“看气象种田”

农业是气象服务落地的支点,更是“智慧气象”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