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医疗服务 离“五颗星”还差四步
记者日前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获悉,为保证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电子病历新规4月1日起施行。这预示着我国在医疗信息化融合方面又迈进了一步。
不过,近日出版的《数字医疗》一书中却谈及了过去人们在医疗信息化路上遇到的一些障碍。该书作者被称为“医院医生之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院长罗伯特·瓦赫特,在书中他曝光了不少医疗事故:一位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中心贝尼奥夫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罕见遗传病少年患者,遵医嘱应该吃1片抗生素,护士却让他吃了38.5片!这个离谱错误发生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信息系统参与到了医疗过程中:系统中的计量单位与医生熟悉的不一致,机器人取药系统未提出质疑,系统警告因为太多假警报而被忽视……
数字医疗,一个计量单位的小错误,就可能危及生命。当整个世界信息化的比重越来越大,每个人的生活甚至可以分为“实体维”和“二进制维”时,医疗的信息化却进展缓慢。尽管各种机器人奔走于药房与病房之间,尽管AI诊断工具的诊断错误率在大幅降低,但“就医的便利性提升”一栏中,患者的直观感受并不能像金融、通信等领域那样,不假思索地打上“五颗星”。
尽管步伐艰难,医疗却是最需要信息化的领域,医疗信息化过程中有哪些困难?该如何破解?如何又快又安全地让民众获得最大便利?树兰医疗集团总裁、该书的翻译者郑杰表示,“医疗与信息技术的‘婚姻’,确实是一个全球性课题,尤其作为超级大国,中美有一定的可比性”。
标准不统一 医疗信息大数据难共享
在没有医疗信息系统之前,美国数一数二的梅奥医学中心通过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传送病人的纸质病历和X射线胶片等,有1万多条总长16公里的气动管道在地底,把病人的信息传来换去。直到2004年,美国明确提出十年内让每个美国人都拥有电子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