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事,关键要聚拢五指、攥紧拳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落到实处。在这方面,全国各地也有不少成功经验。比如,北京、上海、江苏南京、贵州贵阳、浙江嘉兴等地就设立了社会建设工作机构和协调机制。仅以北京为例,成效就很明显。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北京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简称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负责全市社会建设政策研究和社会建设工作综合协调,包括具体负责综合协调全市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志愿者工作、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领域党的建设等6个方面工作。
1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工作,一手抓顶层设计、一手抓基层基础,不断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推动全市社会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具体说来:
一是聚拢体制机制“五指”,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从纵向说,在市、区层面,普遍建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形成统筹协调机制;在街道层面,建立社会工作党委,形成区域化党建引领协调机制;在社区层面,设立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三驾马车”,形成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从横向说,在社会组织构建枢纽型工作体系,以人民团体为骨干,将所有社会组织分类分层联合起来;在非公有制企业推动党建工作全覆盖,在商务楼宇实现党建工作站、政务服务站和工青妇工作站全覆盖。从而,形成了纵向到社区、横向到“两新”组织的工作体系,形成了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