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李萍。图片来源于人民政协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7日电(人民政协报记者 郝雪) “我哪都不想去,我在这儿生活了几十年,都住习惯了,你让我换个陌生的环境,我可接受不了,这个屋子才是我的家。”李萍委员在3月6日联组会结束后,向记者讲述了她的调研故事。李萍说,说这句话的是一位76岁的老人,老伴去世了,儿子工作特别忙,没时间照顾他,又担心老父亲一个人生活没人料理,情感上孤独,便想给老人找个条件好一点的养老院,周末再接回家尽孝。可老人说什么都不同意,“他儿子难过地说,有几天出差没能及时给父亲买菜,老人自己下楼时摔倒了,想请护工到家里来,尝试了几次也有种种不方便,实在没办法才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去。”
李萍说,中国人对“家”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情结,又有“百善孝为先”的古训,而孝的核心意蕴就是子女要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尊敬、关爱父母。但现实生活中,“尽孝”又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如父母不希望拖累子女、子女也难有太多精力照顾父母。一边是在工作孩子与老人之间疲于奔命的中年儿女,一边是苦苦支撑不肯离家又不肯给子女添麻烦的老人,如何能解决这个难题?李萍委员认为“居家就近”养老服务是理想的解决方案。
从调研中发现,“居家就近”养老是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养老方式,老年人住进围绕居住地的养老服务中心,在熟悉、有归属感的地方群体互助养老,有实惠可口的饭菜方便获得,有专业护理人员提供日常健康体检和医疗服务,子女也方便在工作之余关心和照顾老人。我国已经在一些城市进行类似尝试,但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遇的到一些困难,如养老设施不足、专业人员短缺、医养结合执行难等。
对此,根据调研结果,李萍建议:统筹解决“居家就近”养老服务硬件设施的建设,推动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配套建立医疗保健中心,与“居家就近”养老机构紧密结合。建立“专家服务指导+社区医疗服务”的急重病防控体系,有组织地开展日常健康、养生、防病相关讲座,增强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
央视网消息 (新闻联播):过去一年间,来自河南的全国政协委员黄改荣,结合从事老年医学工作32年的经验走访调研、建言献策。 春节后一上班,全国政协委员黄改荣就深入郑州市福华北街社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