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释放科技创新潜力 啃下改革“硬骨头”

2018-03-12 07:31:03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更多激励政策还会陆续出台

科技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高校服务企业社会获得科研经费达1791亿元,科技成果直接交易额达130.9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20%。

万钢表示,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步,技术市场规模已经跃升到1.3万亿元,高校院所的转化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一些基础前沿的成果也逐步转化到实践当中,“上亿元的项目、几千万元的项目已经开始出现”。但是,在转化过程当中也发现一些行业政策不协调、不配套等新问题。

对此,万钢认为当科技创新的群体从小众向大众发展,科技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政府也必然要从过去的科研管理向适应新时代的创新服务发展。“在激励方面还会有更多的政策出现,而新出现的问题也在解决的过程当中。”万钢表示,“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真正落实转化政策去做的事情。”

“比如说高校科研院所兼职的制度规范,怎样保证承担重大项目的科研人员得到基本收入稳定增长,绩效收益合理增长和成果转化的激励奖励,实现三者最优化的灵活薪酬制度。虽然出台了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统筹协调。”

针对科研人员最关心的评价制度改革问题,万钢表示,“各行各业进行分类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评价方面,会专门出台关于人才分类评价的制度”。

  惠及民生的科研将“马不停蹄”

“科技惠民、改善民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宗旨。”对于未来的科技创新布局,万钢表示,这些年来,科技创新对老百姓所关心的问题给予了很大的投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据他介绍,在关系到人们“餐桌”的农业领域,其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从2012年的53.5%上升到2016年的56.7%;针对雾霾问题,建立了重污染天气应对技术体系,服务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的54个新研制药物进入了医保,减少了这些病人在药物上的花费,并且还围绕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等布局了30多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带动了20个省市,覆盖2180多家医疗机构。

在大家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和医疗领域也有新的布局,“比如说建立食品安全科研平台,用科技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大家所关心的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我们已经有了相应的规划,也启动了相应的各方面工作”。万钢介绍,特别是在癌症治疗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力度,聚焦高发特发的“癌种”,依托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快成果转化和先进适应技术的推广,提升我国癌症防控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以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来提高癌症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率。”(记者 詹媛)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