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聚焦中小学竞赛乱象】中小学教育应当崇敬朴素和简约

2018-02-13 14:40:56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课堂教学要向学生揭示那个“伟大事物的魅力”。不管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教学组织形式如何,最重要的事是如何把认知对象的“伟大事物的魅力”作为课堂教学的聚焦点。这种聚焦更多不是表面上的,而是深刻的、融入式的。例如,当我们看一出好的戏剧时,就好像自己的生命被搬上了舞台,虽然并没有亲自参与演出,但已经有亲临其境的体验,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并与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北外附校是一所包含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国际课程项目的学校。北外附校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教育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学校生活应当是家庭生活的延续,而不是与儿童原有的家庭生活经验的突然剥离;真正让儿童连接社会的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而不只是安静地坐下来学习那些枯燥的学科课程。小学学科学习的起点在于社会经验的反映和阐明,它必须产生在经验之后,学生活动的时间和范围应当多于静态的学科的那些事,走路、坐立、饮食、喝水、排队、集会、倾听、与人主动打招呼、开关门、做游戏、同伴相处、基本的生活自理等,都应当进入“课程化”的学校设计范围,学校不应当只关注学科知识,“活动作为课程的形式”与学科课程一样,应当是学校首先关注的核心。

目前对于儿童学科教学的最大困难是:所有资料都是以纯客观的形式提出,或者作为儿童能加于他已有经验之上的一种新的特殊经验。其实,学科教学之所以有价值,是在于它给儿童一种能力去解释和控制已有的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科为儿童提供的是更容易、更有效地调整经验的工具。

因此,随着学校生活的深入,那些微型的“关于活动的课程”应当衍化为烹调与饮食、宿舍整理、手工、科技制作、电影拍摄以及其他学科实践活动等“正式的课程”。在理想的学校课程中,这些科目并不一定要先后连贯,因为,这只是生活的一种表达,一切生活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的一面、艺术的一面以及相互交往的一面。教学的进度不在于连贯性,而在于对经验的新态度和新兴趣的发展,教育是经验的继续改造,如果非得搞出一个其他的目标和标准,便会剥夺教育过程的许多意义,从而导致了人们在处理儿童问题时依赖虚构的和外在的刺激。

中小学教育的顶层设计,需要有这样一种导向:规模必须控制,小而精才是中小学总体布局合理化的发展方向;建立朴素并且生态化的学校规划,“朴素”甚至简约应当成为校园建设的主旋律;打造宁静的学校生活,营造认认真真的教学与学习的氛围;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更多的幽默和艺术感,校长管理学校应当有“幸福先于优秀”的观念,支持教育工作者的自由和“慢节奏”,以使中小学校能够成为远离烦躁的“圣地”。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