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垃圾无害化,村里不比城里差

2018-01-15 07:35:2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核心阅读

垃圾治理,是农村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环保基础设施不健全、村民参与度不高、资金缺乏、机构队伍力量不足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环境治理的瓶颈。四川德阳市罗江县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效果显著。罗江如何因地制宜解决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在全国范围内又有怎样的借鉴意义?请看记者调查。

农村垃圾去哪了

尘土灰、厨余垃圾做农肥,建筑渣土铺道路,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行走在罗江县“四好村”星光村干净的村道上,一栋栋农家小洋楼沿着绵延的浅丘次第排开,一系列生态保护的主题宣传画在白墙上铺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来到星光村一组的村民唐木秀家中,记者注意到,门口的墙边摆放着一个小小的分类垃圾箱,“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标识清楚醒目。“垃圾按类分好,除了卖掉回收再利用的,其他垃圾每晚都会送到外面的定点垃圾池里。”唐木秀说。

“以前没有定点垃圾池的时候,房前屋后、树根地头就是大家倒垃圾的地方。冬天还好,夏天时温度一上来,苍蝇、蚊子就在垃圾上面打转转。”提起过去村里的垃圾堆放,村民们直摇头。数据显示,罗江县农村常住人口约17万,全县农村每天产生垃圾约136吨,全年产生垃圾约4.9万吨。过去,未经处理的垃圾四处堆放,多年难以降解,既污染环境,又对村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胁。

2009年,罗江县把四川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与全域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相结合,从罗江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在农村垃圾治理上狠下功夫,以垃圾处理为切入点,整体提升农村综合治理水平。

“农村垃圾中有80%是尘土灰、厨余垃圾,可直接用于堆沤农家肥,最大限度实现了垃圾全面收集、分类减量和资源利用。”罗江县城乡综合管理局局长周小林介绍,此外还有2%—5%的砖块、石块等建筑渣土可直接用于农耕道路修筑;有3%—5%的塑料、玻璃等包装废弃物可回收处理;10%—15%的织物、废包装纸等垃圾运送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