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新疆昌吉市共享教育均衡 把民生考卷写满幸福

2017-12-30 19:47:19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赛力克告诉记者:“五年前,老中心小学在山里的老庙尔沟乡政府所在地,当时也就是有120名余学生,教师教学没有网络,晚上电供应也不正常,大山深处的孩子住校在一排平房里,每当停电,有的孩子就感到非常害怕。老师教学就靠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支钢笔,可以说当时的老师能调走的几乎都调走了。”

在谈到当时搬入新学校的情形时,赛力克说:“2014年,我们带着120多个孩子走出大山,搬进新校时,山里的孩子家长都对山下的学校产生了不信任感,都认为,孩子这么小离家又远,孩子的生活等能不能保证,甚至有些家长亲自来到学校同孩子一同吃住亲身体验,当他们看到学校优越的环境后,都放心的走了。现在这所学校已有400多名孩子在这里上学。”

赛力克校长提到现在的教学,他和一起从山里走进新校区的老师们都觉得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多媒体教学对于他们同样也充满着“好奇”,如今这所学校已和全市所有学校同步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教学,靠“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支钢笔”传统教学模式如今已经成了他和全市所有老师们久远了的“乡愁”。

钟子期同学眼中的“困惑”

10月10日,下午六点半,正赶上昌吉市第十四小学放学时间,各班级的学生正排着整齐的队伍依次走出校门。五年级同学钟子期向往常一样随着队伍等着走出校园,在他的眼里这几年“困惑”的事可真不少,为啥短短几年学校里来了这么多的新同学,为啥教学楼越盖越多,昌吉市第九中学教学楼就在隔壁节节攀高,一点也不比自己的学校差。

作为跟随父母从陕西来到昌吉市就学的外来务工子女——钟子期同学的“困惑”其实正是昌吉市这五年为破解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大额班”、“择校热”开出的“药方”后带来的巨大变化。

近几年,随着昌吉市城南新区不断扩容、人口迅速增加,给市区以南的昌吉州二中、昌吉市四中和五中造成很大的就学压力。为破解城区南北教育均衡,昌吉市把在城南新建第十四小学、第九中学纳入每年向市民承诺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先后改善了城南区就学条件、缓解了该区域就学压力。

昌吉市第十四小学校长仲燕告诉记者:“这是2013年投资1700余万元建设的新学校。学校有着一流的软硬件设施和优质的教学质量,五年间,学校从刚开学最初只招收到200多名学生,已发展到了今年的入学2000多名学生。生源就比5年前增加了10倍,是高质量的教育环境让这所学校的生源变得开始‘拥挤’。”

关键词:昌吉教育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