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近4万名律师入驻“互联网律所”

2017-12-19 09:06:21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智慧法务”,才刚刚起步。

与江苏司法行政深度合作的“律兜”法律服务平台总经理丁毅斌指着展区“刑事法援公检法司协同系统”告诉记者,当前,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正在试点,律师资源有限,而通过“协同系统”,案件网上指派、律师网上阅卷、视频会见、参与在线开庭,一起简单的案件,律师全程只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数据一键生成,也便于法律援助中心监管质量。

目前,该“协同系统”正在建设完善中。

此次大会倡议,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可视化等新型技术手段在法律服务中的深入应用,研发法律咨询智能问答、法律服务智能导航、案例数据智能推送、法律风险智能检测等新型法律服务产品,探索新时期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同时,促进智慧法务交流、推动智慧法务普及、共享智慧法务成果、维护智慧法务安全。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孙笑侠近年来一直非常关注政法系统的信息化运用,他介绍了法院检察院如何运用“机器人”解决司法实践中案多人少等问题,指出司法行政机关在信息化建设运用方面与其他政法机关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加紧追赶。

孙笑侠说,智慧法务是大势所趋,有助于增加工作透明度、提升服务质效。在司法智能化过程当中,首要的是尊重司法规律,司法是有规律的,不尊重司法规律,很容易让技术“统治”整个司法。

江苏省律师协会会长薛济民认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必须坚持集约化发展,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要坚持需求导向、强化用户理念,立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切实提高帮助群众发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只要能方便群众,为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减负,这样的智慧法务建设自然受欢迎,但一定要试点成熟后再推广。以前一些信息化产品,基层使用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反复完善,对工作造成一定影响。”一位来自江苏基层司法局的负责人提醒说。

与会代表一致表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法律保障,法律服务需要智慧支持,让法治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记者 周斌 丁国锋)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