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王刚
央视网消息:“铣工是我的强项,沈飞是我的家。工人干好了,一样有作为,一样有出息。”说这句话的人名叫王刚,是中航工业集团公司首席技能专家。他曾先后获得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中航工业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由他领军的“王刚劳模工作室”如今成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1999年,王刚从沈飞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后,被分配至中航工业沈飞数控加工厂,刚入厂的王刚静下心来思考着自己的未来并锁定了“成为工厂里挑起大梁的好工人”的目标。从此,铣床成了他最好的“伴侣”,轰鸣的厂房就是他的“乐园”。
“既做航空人,就知责任重,既做新装备,就得多付出。”早已成为王刚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行动自觉。
每天没到上班时间,他已经站在铣床旁;下班铃声响过多时,他依然加班到大半夜、吃住在厂房内已是家常便饭。生产研制任务最吃紧的那个时期,他连续三年一天都没休息,就连春节都是在工厂里度过,工厂成了王刚的第二个家。
细心的人估算了一下,王刚10年的工作时间干完了相当于正常工作15年以上的工作量。当攻坚决战的硝烟散尽,义务献工变成了习惯,他每天都是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工作岗位做好当天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并第一个开动机床加工生产。
随着科研生产任务的不断增加,他又索性把中午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压缩成半个小时,每天又挤出一个小时投入到工作中。
王刚从事的工种是航空结构件铣削加工。俗话说,“钳工怕钻眼,铣工怕铣扁”。一直以来,易变形的薄壁零件铣削加工是这个领域的最大难点。王刚在工作实践中成功地解决了此类零件在铣削加工中零件刚性差、变形量大,加工尺寸精度和质量难以保证的技术难题。一般铣床铣削加工的最高精度为0.01毫米左右,王刚能达到0.005毫米以上,而铰削、镗削加工能够达到0.002毫米的加工精度极限,尤其是他的小孔铰削技术绝活更是令人拍案称奇,他能用一把铰刀,通过不同的切削方法和冷却润滑介质的配合,加工出多种不同直径的孔径来,孔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竟然可以随心所欲调整,创造了机械加工领域的奇迹。
新华社合肥5月5日电(记者水金辰 刘方强)62岁的刘云杰正在祁门红茶生产车间里闻嗅刚刚用机械生产出的茶叶。 作为黄山市祁门红茶非遗传承人,刘云杰已经从一名茶叶生产的一线人员转变成了机械茶品质的鉴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