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8年分配到武汉工程大学制药工程系担任助教,到2016年回到家乡江西抚州参与创办主产他汀类药物的博雅欣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0后”陈芬儿用了近30年。
从2006年北京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到2014年回到抚州创办主营半导体材料和超纯材料的德义半导体,“80后”易德福用了8年。
从2014年7月湘潭大学毕业,到8月回到抚州创办“一杯(E-bank)众创空间”,“90后”蓝天虹只用了1个月。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滚滚热潮中,在外打拼的抚州才子返乡创新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快。不断缩短的返乡时间,正是近年来抚州大搞“人才回流”的一个注脚。
引回自己的“孩子”
抚州算不上一个知名城市。在电脑上用拼音输入“fuzhou”,首先打出来的是“福州”。
抚州也不是一个发达城市。长期以来,抚州在江西的经济排名被形象地称为“八九不离十”。“江西11个设区市,抚州经济常常是第8名到第10名之间。”抚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吴茶香在接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时说,“工业基础、财政资金基础都比较差。”
为了促进发展,抚州也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一门心思盯着工业大项目。“不过,从全国经济版图看,产业分工已经基本完成,抚州并没有太多传统产业发展空间了。”抚州市委书记肖毅对记者说,“过去的招商引资不是没有效果,但是现在如果还是按照这个老思路,抚州永远是一个追赶者。”
党的十八大后,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五大发展理念中排首位。对抚州而言,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做好发展动力转换,实现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转变,唯一的可行路径就是创新,走上绿色发展之路。这也是抚州近年来提出的“三大重点工作”之一。
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业态创新,都需要引进保质保量的人才。“都是引进人才,引回我们自己的‘孩子’不是更好吗?”吴茶香说。
吴茶香所说的‘孩子’,正是抚州最得意的“第一资源”——才子。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临川是抚州市区所在地。千百年来,临川才子闻名遐迩,“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晏殊、晏几道、陆九渊、王安石、曾巩、汤显祖……历代才子的笔墨足迹,让抚州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