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遗体捐献者集体纪念碑上的第1714个名字

2017-09-01 10:16:2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去年6月,柯俊院士百岁生日,徐匡迪为他题词: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致辞,回顾当年聆听柯先生讲课的情景,称赞“先生治学严谨务实,不断创新教法,将科技前沿引入课堂。为人谦逊豁达、质朴儒雅,平易近人。不愧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

后来担任过北科大党委书记、校长的李静波教授,是柯俊的学生。李静波仍记得,1956年,柯俊老师比划如何做卡片、写摘录的样子,“老师拉开几个文献柜子,里面是多年的文献分类卡,可随时查阅、补充。”

北科大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所长潜伟、博导孙淑云,四川大学教师彭商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方一兵……柯俊带过的一代又一代学生,不约而同珍藏着同一样东西:老师为他们修改过的论文或报告手稿。

柯俊14岁留影。(资料图片)

潜伟原本以为,自己的博士论文可以顺利过关,没想到老师为他改了7次。本来准备在春季的答辩,改到了夏季。“每次修改,从章节结构到具体错字,甚至标点符号,都标得一清二楚。”答辩前一天晚上,柯俊还查出几处小错,打电话叮嘱他第二天注意。

在北科大,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念柯先生的研究生不容易过关。因为发现自己指导的一名博士生答辩时显微镜照片有问题(一般人很难注意到),柯俊投了反对票。不过事后,柯俊很快去宿舍安慰他,这名学生也明白了学风严谨的重要性,欣然接受。

柯俊对学生的体恤,也是学生们公认的。

1987年3月,柯俊的学生、后来担任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所长的梅建军,要去四川考察古代矿冶遗址,那是柯俊早年考察过的地方。临走前,柯俊把他叫到家中,交待了路线任务,又叮嘱要带上药品、绳子、手电等,并一再要求他注意安全。从先生家离开,已是凌晨一点了。

2006年,因研究需要,柯俊的博士生方一兵想要去拜访郭慕孙院士。年近九旬的柯俊得知后,不仅立即帮忙找到了郭院士的联系方式,提前联系好,还准备了一盒巧克力,陪方一兵一起去。

去年6月,柯俊捐资10万元,北科大出资200万元,启动成立“柯俊科技教育基金”,奖励在材料、科学技术史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学者。

关键词:遗体捐献柯俊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