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上海百年宋氏老宅满地砖瓦碎屑 曾被当烟业仓库

2017-07-03 05:27:32    新闻晨报  参与评论()人

东余杭路530号、526弄17-31号、原宋氏老宅。

东余杭路530号、526弄17-31号、原宋氏老宅。

如今的老宅已久无人居

如今的老宅已久无人居

老宅内部 /本版图片 晨报记者 张佳琪

老宅内部 /本版图片 晨报记者 张佳琪

见习记者 吴艺璇

“东余杭路上有个宋氏老宅,年轻时,常听长辈们说起这处老宅,说宋家姊妹经常在家门口玩。”年过八旬的陶老伯头发花白,步履蹒跚地走在东余杭路上,凭着年轻时的记忆,找到了当年的宋氏老宅。

陶老伯住在东余杭路附近70余年,早年大量的棚户区都拆了,只剩眼前这几幢老宅。据史料记载,这处老宅曾是宋庆龄童年居住的地方,也是孙中山和宋庆龄相识的地方。但如今,这处老宅久无人居,满地堆满了砖瓦碎屑。

在经历了120多年的风雨沧桑后,这处老宅将何去何从?

  老宅现状

  久无人居,满地砖瓦碎屑

记者在东余杭路上看到,不少房屋均已拆除,仅有一排老房子仍保留完好,这里就是宋庆龄曾经生活过的宋氏老宅。据资料记载,宋氏老宅的地址为“东有恒路628C”,即现今的东余杭路530号、526弄17-31号。

如今,“东余杭路530号”的门牌已不见踪影,房屋久无人居,散发出一股异味。透过歪斜的窗户往一间房屋里看去,里面堆着旧衣服、包袋和书报,还有食品袋、饮料罐子以及用剩了的调料瓶,一些生活垃圾杂乱无章地扔在地上,还有一只野猫站在屋内窗台上。

走进老宅的弄堂里,满地都是砖瓦碎屑,野草从墙角长出,蚊虫在垃圾周围飞舞。

记者推开27号的房门,一个中年妇女正在打扫卫生:“我们是拆迁队的,让我们把这里打扫干净,先住进来,看管这里的房子。”记者从厨房走到客厅,一座木制旋转扶梯直通二楼,客厅墙已发霉,多处墙皮脱落,墙上还粘着老住户留下的挂历。在露天的前厅里,一个简易的抽水马桶,就安置在房屋正门旁边。

记者通过租户留在木门上的手机号码,联系上了曾居住在此的李先生。他回忆,这里曾经是东余杭路小学的职工住所,他是学校后勤人员。“老宅里原来住了不少人,2015年底陆续都搬走了。”李先生说,住在530号有一位姓邬的老太太,居住在此数十年,搬迁后还多次回到此处,“她说就想回来看看,我以前常听她说这里是宋氏老宅”。

  史料记载

  曾是中西合璧小洋房

老宅真的是曾经的宋氏老宅吗?记者从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了解到,虹口区东余杭路530号、526弄17-31号(原上海东有恒路628C)即为曾经的宋氏老宅,这里曾经是一栋中西合璧的小洋房。据资料记载,此处是宋庆龄之父宋耀如1890年定居上海后购买的第一处住宅,是宋庆龄在上海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在上海市孙宋文管委研究室收集的资料中,一封美国威尔斯利大学图书馆藏的宋美龄1917年致艾玛米尔斯书信中写道:“母亲不喜欢住得离市区这么远,她说这样太不方便了,因此她的想法是搬回我们住在虹口的老房子,你记得我告诉过你,我们已经拥有了那所房子超过23年,结果是,现在那所房子虽然依旧醒目,但是那块区域却变得过于拥挤而令人不适……”

宋美龄在书信中所称“依然醒目”的房屋,在美国人艾米丽哈恩(记者注:1935年来到上海)的《宋氏家族》一书中也有所提及,“这所住房由前至后笔直地伸向后院,里面分成四间大房子,查理(宋耀如)的书房、餐室,配有红木桌以及立式小凳的中式客厅,摆设有钢琴和舒适扶手椅及沙发的西式客厅,房子坐北朝南,通向一个宽阔的凉台,全家人常在这里露天就餐。二楼四间屋子为卧室,分别归父母、女孩、男孩和仆人所用,卧室后面有两间浴室,浴室里装有精美的苏州澡盆,盆的外表有一圈黄色的龙雕,里层是绿色的釉质,盆内装有冷水龙头,热水在楼下烧好,然后提上楼来用。”

除了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和内设之外,艾米丽哈恩曾提到,这座房子坐落在绿色的田野上,宋家的小孩们常常尽情地在野外肆意奔跑玩耍。“有史料记载,宋家的两个姐妹之前在家门口的院子里骑自行车,可见住所的环境很好,活动范围大,是个连立式的、小型的花园住宅。”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说。

  百年变迁

  曾被侵占,也做过烟业仓库

在这座饱经风霜的老宅里,曾经中西合璧的花园式住宅和精致的陈设如今已无处可寻。

据资料记载,1907年,宋家三姐妹离开虹口宋氏老宅后,这座宋宅迎来了它的百年变迁。记者调查发现,近120年来,这座宋氏老宅在战乱中曾被侵占过,也曾做过烟业仓库。这座老宅的业主宋子安(宋庆龄最小的弟弟)曾致函行政院分配上海各机关房屋委员会,他在函中这样描述自家老宅的“经历”:“嗣抗战期内,先由敌人海军复兴班攫去,委托日本居留民团管理,由敌人居住,继又交伪上海市财政局收租。”

记者在市档案馆记载的相关资料上查询到,1945年11月19日,由当时的经济部战时生产局苏浙皖区特派员张茲树致上海市警察局宣铁吾函中提到:“据密报,日资中支叶烟草株式会社在虹口东余杭路神户商会仓库藏匿烟叶约一千包……”

在此期间,老宅沦为当年前日敌中支叶烟草株式会社所管理堆置烟业的仓库之一。直至1946年3月,当时的经济部战时生产局才将藏匿在此的烟叶及烟茎收缴完毕。

同年,宋子安在致文中说到:“房屋现已陈旧,如不急行大加修缮,难免有倒坍之虞,业已委托工程师进行领照,不日动工。”

  [上海孙宋文管委员会]

  有历史意义,已纳入调研范围

2013年11月,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就“宋庆龄诞生地”召开研讨会。据上海孙宋文管委员会副处长朱九琳女士介绍,关于此问题的研讨要回顾到1982年。当年,日本学者仁木富美子在日本发现两只空信封,是1914年前后由中国寄到日本转交宋庆龄的,发信地址是“628CYuhang Shanghai China(上海有恒路628C)”。1985年左右,在倪吉士(宋庆龄表弟)的带领下,北京宋庆龄研究室的专家与宋庆龄身边工作人员等,一起到宋氏老宅考证。

然而,关于“宋庆龄诞生地”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除了东余杭路的老宅之外,还有一处位于浦东川沙镇内史地。2013年,浦东川沙内史地的“宋氏居住地”复建开放,而东余杭路宋氏老宅却依然破旧不堪。

对于宋庆龄诞生地之争,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表示:“无论宋庆龄出生地到底在哪里,这都不会影响东余杭路宋氏老宅的意义,因为她们在这里生活过。”

记者从上海孙宋文管委员会了解到,宋氏老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孙中山与宋耀如真挚深厚的革命情谊就在这座宋氏老宅里萌发。

据朱九琳女士介绍:“现在我们正在做一个针对上海市孙宋不可移动文物点的确认,接下来做一个保护方案及调研报告,东余杭路宋氏老宅是被纳入其中的。”

  [专家建议]

  恢复原貌,并加强整体环境规划

2008年11月,上海市孙宋文管委员会与虹口区委宣传部、虹口区文化局合作,特邀同济大学教授、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到东余杭路宋氏老宅现场踏勘虹口东余杭路宋氏老宅原址。

“东余杭路上的宋氏老宅很重要!一定要保留。”6月28日,记者采访到了阮仪三教授,他表示,近年来孙宋重大纪念日上,他曾多次提出东余杭路宋氏老宅的重要性,但至今仍是一副破败不堪的样子。

对于宋氏老宅的建筑价值,阮仪三表示,曾经的宋氏老宅是一个“以中为本,以洋为用”的花园式洋房,如今“虽然原来的外壳还在,但房屋内经过多次改造,已面目全非了”。

“这里是宋庆龄童年居住的地方,也是孙中山和宋庆龄相识的地方。”阮仪三认为,“可以说宋耀如是孙中山在革命时期给予帮助最大的一个人,而东余杭路的宋氏老宅,就是一个重要的‘革命据点’。”

阮仪三表示,这里曾经环境优美,房屋建造精良,如果能够合理地恢复原貌,将会给虹口区又增添一个亮点。

“东余杭路这一块原来是一个棚户区,我建议应该响应‘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思路,首先划定保护区域,根据史料记载以及现存老人和亲属的回忆,尽快拟出修缮规划方案。”阮仪三建议,在恢复房屋原貌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对宋家附近整体环境的规划。

昨日,虹口区文化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东余杭路宋氏老宅相关规划目前正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有消息将会及时对外公布。

相关报道:

    关闭